文學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湘軍動態(tài)

簡媛:從城南書院到南軒書院

來源:長沙晚報   時間 : 2023-07-23

 

分享到:

文丨簡媛

一個人站在城南書院舊址前,看它斑駁的外墻、黑色的舊瓦,看院中吹落一地的枯葉。想它從前的盛況,難免會惆悵??伤季w因此得勢,信馬由韁,匯聚到最初的來處。本是千年前的事,連墻角的磚都沒有留下的過去,此刻熱鬧起來。這邊是麗澤堂、書樓、蒙軒、月榭、卷云亭,集樓臺堂榭之勝;那邊有綠竹成蔭的琮崢谷、高丘層觀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納湖;納湖中置聽雨舫和采菱舟。這盛況屬于南宋,所有一切歸屬南宋名將張浚任判潭州(今長沙)時的邸府。

讀《宋史·張栻傳》, 南宋紹興年間,大儒張栻隨父張浚定居長沙,卜居長沙城南妙高峰,創(chuàng)建城南書院。

說到講學,讀書人自然會想起朱熹,想他從福建崇安專程來拜訪張栻。兩位大師也是相見恨晚,朱熹在長沙一住就是三個月。對于湖南學子來說,這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三個月。

九百多年前,從城南書院去岳麓書院,只能渡河,東岸經(jīng)文津上船,西岸有道岸渡口。張栻在此渡河,朱熹也是,追隨的學子也是。那時盛況雖然久遠,還是可以想象的,當著名的“朱張會講”在城南書院和岳麓書院開講時,多少人往返湘江兩岸?渡夫自是得意,高聲唱著花鼓小調(diào),河面一時金光閃爍,仿佛歌聲砸在上面濺起了火花。

而今,湘江兩岸不見先前的渡口,可“朱張渡”的由來已是代代相傳,為了紀念先人,也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當今治學與求學的態(tài)度。

曾經(jīng),城南書院與岳麓書院齊名,張栻與朱熹曾在此講學論道。到了清代,著名學者賀熙齡、何紹基等先后講學于城南書院。青年時代的曾國藩、黃興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讀。那應(yīng)是這里最輝煌的時代了。

毋庸置疑,相比岳麓書院,城南書院晚了近二百年,其辦學規(guī)模與基礎(chǔ)設(shè)施,遠遠不如隔岸相望的岳麓書院。珍貴的是,城南書院是主持岳麓書院的儒學宗師張栻親手創(chuàng)辦,同樣秉承“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的辦學宗旨,同樣沐浴著宋代理學大師的熠熠光輝。

若是可以挽留,我們一定想留住張栻的。他若不走,城南書院是否因此與岳麓書院一樣保存完整?可張栻離開長沙為官去了。城南書院自此逐漸荒廢,一度成為佛寺。慶幸的是寺內(nèi)仍保存有張浚所書“城南書院”一匾。

房子可變老變舊,人也是,可留在房子里的記憶是新鮮的,一代一代的潭州人都想重塑這里的盛況。明正德二年,有人謀求在此重建城南書院,但因各種阻力未能如愿;雍正十二年,城南書院得已修繕,并擴建省城書院;乾隆十年,巡撫楊錫紱將其遷于城南門內(nèi)天心閣下;道光二年,巡撫左輔將其遷回原址;光緒二十九年巡撫趙爾巽改城南書院為湖南師范館、全省師范學堂;次年再改為中路師范學堂;1912年更名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1914年合并湖南省第四師范學校并易名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

如今,倘若你順著妙高峰巷往西走到盡頭,再左拐上書院路往南走百余米,就能看見一座由黑白灰三種色調(diào)組成的院落。這就是湖南第一師范。

第一次見到寧鄉(xiāng)南軒書院,是在今年的四月,雖然第一次來,卻在心里早就相識似的。我看它和走近它,都有一種天然的親近。這份親近自然來自我熟悉的長沙城南書院,來自張栻。

其時已是春末,看寧鄉(xiāng)南軒書院,背靠青翠羅帶山,前擁壯闊青羊湖。黛瓦白墻,我有了歇腳的意愿,那些從心頭自然涌出的歡喜變成一席橙色,讓我寧靜而溫暖。卻又不只是這樣,無法言說,仿佛突然洗凈我心惹的塵埃。

告別寧鄉(xiāng)南軒書院時,我與它有約,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志同道合的文友在這里品讀經(jīng)典,又或是劃開歷史的長河,徜徉其中。

從長沙城南書院出發(fā),前往寧鄉(xiāng)南軒書院,車程不過兩小時,而時光如絲,穿梭千年光影。如今,長沙有了許多可以讀書、講學的地方,可我們還是喜歡走進妙高峰、羅帶山。

站在妙高峰最高處,能看見岳麓山。岳麓書院的興盛讓人感覺出南軒書院的空寂。可轉(zhuǎn)念一想,它的前世今生不都是讀書人的精神圣地嗎?

無論如何,我們都記得,南軒書院是寧鄉(xiāng)羅帶山下的一座千年書院。如今,人們談及羅帶山,必定談及南軒書院。亦如人們說起長沙妙高峰,就不能不提及城南書院。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