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評論

活著之上的苦痛與承擔

來源:聶茂   時間 : 2015-03-18

 

分享到:

  閻真是中國當代少有的具有強烈自省意識和追求經(jīng)典的作家。列寧評價托爾斯泰的作品是“俄國革命的鏡子。”閻真作品濃縮的也是中國當下知識分子的一面鏡子。

  在新近推出的長篇小說《活著之上》中,閻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所追求的信念以高超的技藝和細膩的手法,非常生動、真實地寫了出來,其藝術感染力和歷史穿透力不僅超越了同類題材如《教授之死》等一批小說,也超越了前期為他贏得巨大聲譽的《滄浪之水》。當它的節(jié)選版在《收獲》雜志2014年第6期上甫一發(fā)表,立即受到讀者和評家界的普遍關注,并成功斬獲了首屆路遙文學獎的桂冠,這表明閻真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小說開篇不久,就寫道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精密儀器的趙教授,一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紅樓夢,并寫了一本《紅樓夢新探》。聶志遠讀完趙教授的書,竟然流淚了。這部小說的成功不僅在于它直面人生的勇氣,更在于它在直面中思考,并尖銳地提出一系列問題,勾勒出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精神圖像,引起人們對自身庸碌生活的質(zhì)疑和不滿,因而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

  魯迅先生的人生觀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fā)展。”在許多人看來,生存不是問題。但生存不是活命,即不是魯迅先生批評的“茍活”,發(fā)展也不是放任自己的欲望,而必須守護“活著”的尊嚴和心靈的信仰。小說中,聶志遠報考博士生,與蒙天舒一起競爭,“別的我比不起他,考試我也考不過嗎?”然而,命運就是這么戲弄,聶志遠被刷下來,而蒙天舒考取了。很少讀書的蒙天舒通過送禮物送錢等手段,居然弄了一個優(yōu)秀博士論文。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蒙天舒的論文的“第二章就是我的碩士論文改造而成的”。最諷刺的還是:蒙天舒后來當上了院長助理,而聶志遠在經(jīng)歷種種折騰后,竟最終成了他的部下。

  這真是一種絕望??少F的是,深陷絕望的聶志遠并沒有沉淪,更沒有倒下,而是被內(nèi)在的絕望所吸引,為自己的執(zhí)著所感動。因而他超越了絕望,或者說,比絕望更絕望。有了這種心態(tài),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氣,這是一種痛苦的升華,也是自我的審視。閻真勇敢地將穿在身上的衣服,一件件地脫下來,直到把自己全部脫光。他脫光自己的衣服,并不是要讀者看到他的裸體,而是去看他靈與肉上的一道道傷痕。

  小說取名《活著之上》,而不是《活著至上》,一字之差,意義迥異。“之上”表明“活著”的上面還存在著更高的價值和閃光的理由;而“至上”表明“活著”就是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換句話說,“活著就可以,活著就是一切”,這種不擇手段的生存哲學是閻真致力要批判的。他認為,人盲目服從本能的驅(qū)使并不是一件好事,人活著,必須要有起碼的精神操守或道德底線。小說中的“我”是這樣,他的女友、后來的妻子趙平平也是這樣。趙平平“211”大學畢業(yè),最高理想就是“當一名有編的小學老師。這理想非常卑微,對她來說卻很神圣。”然而工作六年,卻一直沒有弄到。為此,她一而再去請客送禮、委屈自己去求人,但當面試評委暗示她“潛規(guī)則”時,她“掀開包廂簾子”,倉皇而逃。

  在小說的最后,閻真不無深情地寫道:“我只是不愿在活著的名義之下,把他們指為虛幻,而是在他們的感召之下,堅守那條做人的底線。就這么一點點堅守,又是多么的艱難啊!”這是時間深處傳來的“召喚”,是活著之上的苦痛與承擔。這種苦痛與承擔,既是社會的歌哭,也是人性的歌哭,更是精神戰(zhàn)勝物質(zhì)、良知戰(zhàn)勝欲望的歌哭。而這樣的歌哭所彰顯的現(xiàn)實主義的批判力量,不僅是路遙文學獎所追求的,也是廣大讀者所希望的,更是當前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