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散文 時間 : 2019-08-14
分享到:
建制于秦代的湘南古城道縣,宋代置州。它四面險山,惟東西一線可通,“鳥道崎嶇,人力難逞”,古來即為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青石壘砌的古城墻圈住的老城區(qū),橫直不過一公里,寫滿了兩千年的風風雨雨,殘垣、牌坊、碑刻、樓塔,隨處可見。至20世紀80年代前后,那斑駁的古舊城墻,早已禁錮不住爆米花一般膨脹的人口,樓房、水泥路依傍著迂曲北去的瀟水河,溯流向南擴展,城南城北,已達十數(shù)里。
1
家住新城城南的我,少時在舊城里的北端縣一中寄宿,周末假日回家,或課余散步時,城墻腳根的那條蜿蜒逼仄的老街,便是必經(jīng)之途。走過陰濕嘈雜、引車賣漿者云集的穹隆南門,耳根便逐漸清凈下來,可閑心數(shù)讀每一翼飛檐、每一間木板吊樓。
一座兩三層樓高的石牌坊,總讓人駐足,多看幾眼。這是一座青麻石牌坊,幾百年的風雨滄桑與路人的摩挲,給青黑的石頭蒙上一層厚厚的包漿,在陽光與雨霧下閃亮。這座石頭牌坊的由來追蹤到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冬天。道州人何朝宗,萬歷三十八年(1610)中進士,后官至都察院經(jīng)歷、戶部侍郎,榮歸故里時豎立了這座11米高的石牌樓,仿四樓四柱三重檐的木式結(jié)構(gòu)。牌樓橫額刻有“庚戌科進士何朝宗”字樣,坊額、欄柱雕刻著龍鳳、八仙等圖案,檐上檐下還有鰲魚、多種花卉圖案。只是那些精美的浮雕、匾額題刻遭遇歷史風云的損毀,只剩下眼前聳立的石坊主體。
在細細品味了那座巍巍的明代石牌坊后,毋需昂首,我即能感到,眼前有座古色古香的樓宇,匍匐在高高的城墻上,在微晞之中在冥色里俯視著我;也不必引頸四顧,我已從這條古街的空氣中,呼吸到了凝重的歷史文化氣息,一種神秘莫測的氛圍,迅即在周身氤氳開來。
這是一座飛檐式雙層青磚樓閣建筑,白粉墻,青瓦檐,翹起尖尖的檐角,像張開矯健雙翼的雄鷹,欲撲面而來。油漆剝落的大門,永遠是緊閉的,只有橫懸門額的木匾上的大字“寇公樓”有些顯目。樓閣的左右都是民宅,直接建在城墻上,朝北的“八”字粉墻,門前有道屏風式矮花墻,左右有三米多高的石階。
從當時我們所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我查到了樓的主人的名字,只有簡單的幾句話,便知其乃北宋一位有名的宰相寇準,曾被貶為道州司馬。在我少年的記憶中,此樓和其主人一樣,是那樣地高不可攀。兩朝宰相的威儀,從其間濃濃透出,使在它腳下仰視的我屏聲寧息,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神秘和幽邃。
十幾年后,一個暑虹晝明、郁云蒸雨的夏日,我終于叩開了那扇令我敬畏的大門。當銹跡斑斑的大鎖打開時,隨著“吱呀”一聲,樓閣的寂寞迎面涌來,我驚疑地愣住了。樓內(nèi)陳設(shè)未免太簡陋、太局促:石灰粉刷的四壁,除了進門左墻上嵌著的兩塊殘碑斷碣外,空空如也。九余米高的樓閣,二十平方米大小的正廳,僅有一中堂壁,上畫寇準半身像,再無他物。中堂壁下部有仿何紹基隸書撰寫的說明文字,簡介此樓始建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歷經(jīng)近千年風雨侵襲,屢毀屢修,最近一次是在1981年,仿1919年維修樓型重修。簡介上方的寇公半身胸像,有真人般大小,龍眼微豎,臉龐方正,神情端肅凝重,眉宇間透出威嚴剛正。但他的高遠目光中,似乎微含憂郁,抑或是期待。
寇公樓后被遷至南城譙樓,某年久旱無雨,州守陳偉在樓上主持祈雨儀式很靈驗,便重修樓閣,改名為“喜雨亭”。清嘉慶十年(1805)再重修時,又遷樓于城內(nèi)城墻上,復(fù)名寇公樓。
此時的我,對寇準的才識節(jié)氣已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也才讀懂了其間的意義。
2
寇準(961—1023)是宋華州下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字平仲,年少英邁,通春秋三傳,于太平興國五年(980)中進士,時年19歲,授大理平章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遷殿中丞、通判山東鄆州。他最初都在縣州任職近十年,直到28歲時被太宗召試,授右正言、充任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鹽鐵判官。寇準開始走入皇帝視野,他上書極言北邊厲害,被皇帝器重,擢升虞部郎中、充樞密院直學士、判吏部東銓。他才銳氣永,“推樸忠,喜直言,茍有可言者,無所顧避”(《萊公遺事》),時人說:“寇某上殿,百僚股栗。”他銓選錢若水、查道等賢能,上奏朝廷刑法偏頗,后因政績兩度入相,又兩次遭陷罷相,功業(yè)之盛,掀天揭地。
咸平六年(1003)遼軍南侵,寇準被拜相,痛斥妥協(xié)派首領(lǐng)王欽若“罪可斬首”,促使宋真宗親征,澶淵退敵。對寇準恨之入骨的王欽若在真宗面前中傷寇準,景德三年(1006)二月,戰(zhàn)功彪炳的寇準被免去了相職,外放陜州做知州。
直到天禧三年(1019)六月,寇準再被請回朝再當宰相。這次的相位很短暫,到第二年,真宗風濕病很嚴重,與周懷政、寇準等共謀太子監(jiān)國,事泄露,觸犯了后宮利益,又遭奸臣丁謂、錢惟演等排擠,六月十六日,寇準遭牽連降為太常卿,七月底知相州(河南安陽),連坐者甚多。丁謂等還不解恨,不允許寇準留在內(nèi)郡,八月五日又調(diào)他至安州(湖北安陸縣)。六十歲的寇準艱難地行走在湖北棗陽路上,八月二十八日,又接到貶黜偏遠湘南小州道州司馬的詔書。
寇準與丁謂的過節(jié),由來已經(jīng),近因是宮廷權(quán)力斗爭,還因其倜儻不群、果斷剛正、直言不諱的性情,為丁謂所不容。丁謂(966—1037)比寇準小五歲,與王欽若都是一個善于奉迎之人,為了博得宋真宗的歡心與信任,常常渲染迷信,編造祥異事,迷惑視聽。宋真宗雖然一直器重勇于進諫、剛正智慧的寇準,但晚年臥病不起時,越發(fā)迷信和糊涂,被王欽若與丁謂蒙蔽操縱。在《寇準年譜》(王曉波著,巴蜀書社1995年版)上我讀到一些有意思的歷史細節(jié),可見寇丁二位的沖突淵源。
寇準在陜西通判任上“嘲丁謂奏記仙鶴事”。原本博學多才的丁謂,為了權(quán)利變得邪佞狡詐,被人斥為“奸邪之臣”。丁謂好言仙鶴,任玉清昭應(yīng)宮使時,每次醮祭,即奏報有多少仙鶴舞于殿廡之間,還常偽造“天書”,必奏有仙鶴在前引導(dǎo)。一天公干閑暇,寇準坐在山亭中,見有幾十只烏鴉飛鳴而過,他對著身邊的屬僚玩笑說:“假若丁謂看見了眼前這些烏鴉,一定會把它們看成是玄鶴了!”丁謂自稱是神仙丁令威(神話人物)的后裔,好言仙鶴,被人直呼為“鶴相”。丁謂為了不斷升官和鞏固權(quán)位,討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時人將他與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合稱為“五鬼”??芄?ldquo;鶴相”譏諷丁謂,奸詐過人的丁謂肯定就對寇公懷恨在心了。
天禧三年6月,“丁謂為寇準拂須,被寇準所笑,甚感羞愧。”寇準任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判永興軍,丁謂除參政知事,在中書位上,想拉攏寇準,對他十分恭謹。在一次宴席上,寇準的胡須沾上了菜湯,丁謂立即起身為寇準慢慢拂拭胡須??軠什⒉活I(lǐng)情,反而譏笑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耶?”丁謂甚是羞愧,內(nèi)心更是萌生“傾誣”報復(fù)寇準之念。
宋真宗得風濕病后,劉皇后參預(yù)朝政,凡事皆問丁謂??軠史磳⒒屎?、丁謂預(yù)政專權(quán),他與楊億密謀由太子監(jiān)國,此事被泄漏,劉皇后先下手為強,罷寇準為太子太傅,封為萊國公。丁謂、曹利用趁機派兵抓捕了另一個政敵周懷政,周自殺。于是丁謂當了宰相,便開始瘋狂復(fù)仇,將寇準一貶再貶,并連累他的眾多親友。
3
“沙堤筑處迎丞相,驛吏催時送逐臣。到了輸他林下客,無榮無辱自由身。”天禧四年8月底,寇準攜帶妻子宋氏、兒子等在調(diào)赴安州(湖北安陸縣)路上。剛到湖北棗陽,接到再貶偏遠小州道州司馬的詔書后,便繼續(xù)南行下襄陽,留下七絕《題驛亭》。歷經(jīng)了宮廷的生死之爭,已是晚年的寇準通透了,但是貶謫之路總是令人黯然傷神的。“平仲酌泉經(jīng)此,回望北闕,黯然而行。”途徑常德市官道旁甘泉寺,他在寺壁上留下題記。
路過零陵(今永州市),三千五百里漫漫路就只下百余里了,道州近在咫尺,但是寇準的行李遭遇溪洞土人搶掠,當時正是翻越大山,護兵從騎前后沒顧上。當?shù)厍蹰L聞訊后訓斥搶奪行李的人:“聽說是寇準路過,你們怎么能夠偷竊賢相的行李?神明不會保佑你們的!”酋長急忙遣還行李,并候在道路邊叩首謝罪??軠蚀蠖鹊負嵛壳蹰L,讓他們回去,繼續(xù)行往道州。
天禧五年(1021),寇準在道州貶所時,“道州當權(quán)者謂準逾禮,準拒駁之”??軠实降乐莺?,他的衣服上系著的還是當宰相時所得的金笏頭帶,“當權(quán)希時者”見他不過是個貶官,便譏諷他逾越了規(guī)矩。耿直的寇準當即回擊說,這是君父所賞賜之物,穿戴時不能忘記,我未有失禮啊!譏諷者只好慚愧地走了。
“在道州起樓,閑時讀書,或接待賓客。”寇準在道州也像在朝廷時一樣,清晨穿整齊朝服朝謁,如常行事,他對隨行的兒子說:“守法奉正,士人常操。以窮通成敗易之者,非吾意。”寇準最初住在官署東面,只幾間偏屋。道州的冬天也是濕冷有雪的,偏屋簡陋不能遮蔽風雨,寇準便下好屋基,到處尋找木料,蓋起了樓房,還置辦幾張竹榻,前后擺滿經(jīng)史、《莊》《老》以及印度佛書,閑暇時或閱讀或吟誦。有時賓客來了,就一起登樓遠眺瀟水河空曠的景物,笑語歡暢,像當初沒有入朝的貴族一樣灑脫自在。這是《寇忠愍公準旌忠之碑》中述說的寇準在道州的境況,雖然住陋室,受譏諷,不遭待見,他自己動手起樓,像他的詩句“無榮無辱自由身”一樣自由讀書會賓朋。
寇準被貶為道州司馬時,歷經(jīng)了升遷貶謫無數(shù)次的四十年仕途險惡,本就有些“任性”的他,已年過古稀,就更率性而為了,在高高的城墻上筑樓藏書,公務(wù)之余,或誦讀經(jīng)史佛道,或憑欄遠眺,依風長吟。自他雙目中射出的,是一股涼涼的心靈之光,凝聚了無窮的人生感悟。
寇公樓坐南朝北,樓上有樓。從正廳左側(cè)登木板梯上二樓,頭頂上架梁枋斗拱,杉木互相支撐,為木榫結(jié)構(gòu)而成。透過四面木格花窗,可盡覽全城景致。舊城地勢較高,高近十米、闊約五米的城墻,據(jù)說比當朝古都西安古城墻還先筑三年,瀟水東北來,抵城西北隅,和西注的濂溪相匯,而后繞南門至東門,復(fù)東南去,若彎弓狀,東、南、西三門俱瀕臨于水,恰似一座古堡,繞城的瀟水、濂溪,就是天然的護城河。
朝南對望,崇山開遠,青翠的橘林沿河東西延伸,遠遠地守護著波光瀲滟的河面,不見邊際,惟見遠樹含煙,天水相逼,山與云與水共色。一線木船鐵鏈連綴而成的古老浮橋,一葉魚鷹撲騰上下的扁舟,在光景會合中,幽明變幻。浮橋北側(cè)的碼頭,有怪石兀立,石骨嶙峋,盤曲凹陷不可名狀,清流擊石,卷翠激玉,宛轉(zhuǎn)凌波。城墻腳下,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僅一墻之隔,就阻絕了咫尺的十丈紅塵,以及紅塵道上的諸多喧囂聲擾與車轔奔騰。
4
憑欄遠眺,不羈的思緒又悠悠地飄往古代。眼前是一條沒有航標的河流,當寇老先生目送首尾相連的木排和商船順流北下,聆聽放排漢子、船家粗獷的放排號子和起排的吆喝聲時,他的心是否早已北歸了?他是真正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啊!天禧四年八月,而此時的“其君”宋真宗因風疾臥病,尚不知其始近終遠的賢相,已被奸臣丁謂慫恿預(yù)政的劉太后貶到邊遠小州,他詢問左右:“吾目中久不見寇準,何也?”而左右莫敢對。真宗駕崩時亦言“惟準與李迪可托”,但“可托”的人至客死他鄉(xiāng)時也未能再登朝議國事。
我試圖沿著寇公曾經(jīng)在此逡巡眺望無數(shù)次的視線,想捕捉那些歷史的遺痕,而滿目皆是。時間不再是匆匆的腳步,歷史也似乎不曾流逝,它們像這里的陽光和空氣,曾在寇公的周圍涌動,又在我的心底翻騰。
高樓聊引望,沓沓一平川。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
舊業(yè)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寇公的《春日登樓懷古》的詩句似乎還在耳畔回響,他的宦海沉浮的凄涼和急切回朝鏟除奸臣的心聲在回蕩。我想象著,“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閡戶脫驂”“必燃炬燭”的寇公,紅薇始開,影照波上之時,在眺望了映碧流丹之后,他會步出樓閣,攜同好到瀟水河畔,折花弄流,銜觴對弈,享受閑云野鶴般無拘無礙的自由心境,領(lǐng)略“竹柏之懷與神心渺遠,仁智之性共山水高深”的超逸意趣。自然此時更不可無詩,“非有清吟嘯歌,不足以開歡情”。
寇準是一代名相,其實他也是當朝一位著名詩人,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只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被忽略了?!度卧姟肥珍浟怂?60余首詩歌,《全宋詞》也收詞4首。
在道州他還寫了《舂陵聞雁》:
蕭蕭疏葉下長亭,云淡秋空一雁經(jīng)。
惟有北人偏悵望,孤城獨上倚樓聽。
危欄秋盡偶來憑,霜落秋山爽氣澄。
誰道衡陽無雁過,數(shù)聲殘日下舂陵。
詩中蕭蕭、孤城、危欄、霜落、殘日,既是在寇公樓上悵望秋日景物,也是抒發(fā)一種清寒蕭瑟之情??軠室燥L節(jié)著于時,清才雅韻,冠絕一時,其詩凄婉純正,綽有晚唐之致,骨韻特高。后河陽守范雍編輯《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宣和五年(1124),寇準已故去百年后,濟南王次翁為道州知州時,又重新刊刻《寇公詩集》。
乾興元年(1022)二月,久病的真宗離世了,仁宗趙禎即位。此時,朝廷里再沒有皇帝為寇準說話了,丁謂估計得到了寇準在道州日子過得還逍遙的線報,再對新帝進讒,將他與周懷政連坐,再遠謫雷州司戶參軍,想逼死寇準,寇準鎮(zhèn)靜以待。丁謂痛恨寇準,以及為寇準說話的戶部侍郎李迪,一定要置他們于死地,派遣中使賚敕賜二人。中使奉丁謂指使,錦囊中裝著劍揭示于馬前,表示有人將要被誅殺的樣子。中使到道州時,寇準正在宴請客人,都是州里的官員,他便起身迎上中使,中使避而不見,寇準大聲追問中使前來的目的,他也不回答。眾人惶恐不知所措,寇準卻神色自若,讓人帶話給中使:“朝廷若賜我死罪,我要看見敕書。”中使不得已就將敕書拿出來了??軠蕪匿浭聟④娔墙枇司G衫穿上,短纏至膝蓋,在庭中拜敕,再起來繼續(xù)酒宴,一直到天黑,中使悻然離開,丁謂欲逼死寇準的計謀沒得逞。
《宋名臣言行錄.前集》引用張師正的《倦游錄》,記載了寇準在道州的居所由來的另一種說法,還引申出他從道州再遷貶雷州的緣故??軠蕜偟降乐?,沒有公寓居住,老百姓聽聞后,都競相肩扛瓦片與木材,不用督促而聚集在一起,很快建立起一座公房,而且還很“宏壯”。當?shù)刂莨侔堰@事上報朝廷,于是就被再貶雷州。雖然與《碑》中記載有差異,但是總而言之,丁謂之流就是不能讓寇準好過。
5
寇準不得不再次含冤負屈離開道州,攜家眷南下廣東。冒著炎熱瘴氣,逾險阻,日行百里,終于抵達離開京都九千三百里的海濱雷州,隨行左右的人為62歲的老相國流淚,他卻很昂然,沒有因困迫失志之貌,可見寇準的氣度過人。而更讓人感佩的還在后面。
害人終害己,幾個月后,丁謂的霉運到了,他也追隨著自己給寇準設(shè)計的貶謫路線南下了!六月間,與丁謂聯(lián)通的內(nèi)侍省押班雷允恭擅自移動真宗陵寢被誅殺,負有領(lǐng)導(dǎo)連帶責任的丁謂被罷相,為太子太保,分司西京,后改知鄆州,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弟弟全部被降黜,丁家被抄出各地的賄物不可勝數(shù)。至七月,仁宗新帝又晉升了一批官員,索性將丁謂再貶到天涯海角的崖州為司戶參軍。丁謂也嘗到了寇準的滋味,一貶再貶,貶所比寇準還偏遠,直到天涯海角的崖州。
丁謂貶黜崖州,要經(jīng)雷州,再登舟渡海。歷經(jīng)近萬里的艱難跋涉,困頓不堪的丁謂,做夢也沒想到,面對他的并非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場景,寇老丞相竟然派人準備了一只羔羊守在他必經(jīng)之道上。見曾經(jīng)被自己整得很慘的宿敵如此的器宇,丁謂的內(nèi)心也像大海一樣波濤翻滾,他表示想與寇準見上一面??軠示芙^見他。當寇準又聽說家僮想對丁謂報仇,便立即關(guān)門,讓家僮盡情賭博,不能外出,直到丁謂走遠了才罷。
據(jù)說,寇準和丁謂開始時是朋友,更是知己,宰相李沆曾提醒寇準,像丁謂這人萬萬不可使得勢,寇準雖然譏諷丁謂的攀附,但對李沆的提醒沒太在意??軠首鲈紫嗪?,丁謂登上了副宰相的位置,丁謂卻一直惦記著寇準曾經(jīng)的譏誚。這就是,我當你是朋友,朋友在身后準備了兩把刀;我不仇恨小人,但是我不會原諒小人,也不會給小人道歉或交好的機會??軠适且苑饨ㄊ看蠓虻男亟?,對待小人丁謂……
在雷州任上,寇準指導(dǎo)當?shù)鼐用駥W習中州音;傳授農(nóng)業(yè)技術(shù)、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向群眾解說天文地理,力避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文學藝,傳播中原文化。
天圣元年(1023)潤九月七日,63歲的寇準病逝于雷州任所。他走得很從容。但他預(yù)知自己時日無多時,常念及先主宋太宗,念及留在洛陽的通天犀。通天犀是宋太宗賜予的,分為二節(jié),另一節(jié)隨宋太宗了??軠是踩藦穆尻柸』仂`異之獸、勇者化身的通天犀幾日后,要求沐浴,穿好朝服,再束帶向北朝拜,讓左右鋪設(shè)臥具,睡上去他就安然去了。而在寇準逝去五天后,寇準被北徙湖南衡州司馬的詔令才到,寇準已經(jīng)不能知道了……
6
直到十年以后,明道二年(1033)十一月,宋仁宗為他昭雪,歸葬下邽,敕令恢復(fù)寇準太子太傅、萊國公,贈中書令,謚號“忠愍”。同年,因為大赦,丁謂特許致仕,徙居近地州軍,冥冥之中,他又由崖州被遷徙當年他親點寇準貶謫之地道州,不知當他見到當?shù)匕傩蘸魹?ldquo;寇公樓 ”的遺跡,又是何種心情?離開道州居光州,不久即卒。
當初議定貶逐寇準時,王曾覺得這處分太重了,丁謂逼視王曾,以王曾曾經(jīng)將其弟屋舍讓寇準借居,不能脫干系,威脅他。嚇得王曾不再為寇準說話。而知制誥宋綬當直,草擬寇準責詞,丁謂嫌他用詞還不夠嚴厲,根據(jù)自己的意思改定。.
《歸田錄》曾記錄,當年丁謂與馮相拯在中書,決定寇準的貶謫地,丁謂執(zhí)筆,最開始想直接將寇準發(fā)配到崖州,而丁謂突然有些猶豫,對馮拯說:“崖州再涉鯨波,如何?”馮拯與寇準一直交惡,他只是唯唯而已,丁謂于是徐擬“雷州”。而等到丁謂遭仁宗貶黜,輪到馮拯決定他流貶去向時,馮應(yīng)該是浮現(xiàn)了寇準被貶的那一幕,毫不猶豫地一步到位,直接把丁謂擬定雷州。
而丁謂再貶崖州司戶參軍時,責詞還是知制誥宋綬所草擬,“無將之戒,舊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責其心存謀逆之心,為朝廷眾人皆拍手稱快。
“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聽聞丁謂也嘗到了被貶黜,當年好事者如是互傳。
丁謂在崖州待了三年多,又轉(zhuǎn)雷州五年多,再遷道州又是近四年,這十幾年都是循著寇準的足跡在遷徙。當年王次翁重刻寇公詩集并作序時,感慨百余年后,他見寇準行跡所致諸鎮(zhèn)的客館都成荒丘,而寇準在道州不過一年多,“躊躇退縮,卷而藏之,故無向時之設(shè)施”,卻留下一宇寇公樓,道州人還繪像祭祀,他為道州人的尊賢榮善之俗喝彩,不僅修葺樓閣煥然一新,還重刻寇公詩集。丁謂在道州近四年,沒有讀到更多關(guān)于他在道州的遺跡與詩文,他也是顯赫一時貴震天下的相國。他也是文追韓(愈)、柳(宗元),詩似杜甫,曾被王禹偁譽為“今日之巨儒”。賢相重臣與奸臣巨貪,古來在百姓心中有桿秤在掂量。
對于寇準的贊譽聲歷代不絕于耳,當年參知政事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寇準為相時就說:“寇準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眼下北強入侵,只有寇準可以御敵保國。”
與寇準惺惺相惜的,有張詠、李沆、李迪,李迪后連坐寇準朋黨,貶為衡州團練副使。同榜進士猶李沆、宋湜 、向敏中、王旦、張詠、晁迥、謝泌、陳若拙、李逢、 李含章等,其中好幾位同科官至宰輔之位。
對于寇準數(shù)度被貶黜的原因,附隨丁謂的錢惟演曾在一次府會上說,寇準所以遭禍害是因為晚節(jié)奢縱、宴飲過度。而歐陽修立即表示不同意:“宴飲效果,不足遭禍,萊公晚年之責,由老不知退爾。”在座的賓客也認為有理。如果,寇準二次拜相時,聽從了門生的建議,也許就避免了晚年遭遇。
也有對寇準的剛直性情有微詞的:“然挽衣留諫,面詆同列,雖有直言之風,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與,致啟懷政邪謀,坐竄南裔。勛業(yè)如是而不令厥終,所謂‘臣不密則失身’,豈不信哉!”寇公不是早就“無榮無辱自由身”了嗎?身后千年的一切毀譽他都屏蔽了吧?
思緒從千年前的北宋拉回現(xiàn)實,回到古城墻上的寂寞寇公樓。但回身西望鳥瞰全城時,花花綠綠的世界,隨即粉碎了詩中的寧靜和野趣。在川流不息的喧囂聲中,這古檐悄然寂寥地立在殘垣上,像一個年老色衰的媼婦,給人帶來沉思和感喟,淹沒了所有的故事,把靜穆和莊嚴歸還人世。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