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散文學(xué)會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xué)學(xué)會>省散文學(xué)會

高尚平:想起兒時望過年

來源:湖南散文   時間 : 2020-01-08

 

分享到:

  先前,我們那里有句俗話,“大人望插田,小孩望過年”。我小時候真的特別望過年,不光是我,其他小伙伴也一樣。

  我地習(xí)俗,從臘月二十四小年那天起,就算開始過年啦!離年二十四還有好幾天,小伙伴們便開始望過年了。只是都不記得日子,尤其是老歷日子,腦子里完全沒概念,要知道年二十四還有多少天,只能看日歷??赡菚r日歷也少,隊上只有周會計家有每天扯一頁的掛歷。母親說,周會計是個好人,我卻怎么也看不出。周會計好像從不說話,也從來不笑,見了誰都臉一垮起,我們見了他就跑,就像見了隊上的癲子“賤鴨”。到周會計家看掛歷,一般是等周會計出工了,我們裝著從這里路過,然后從他家堂屋穿過去。掛歷釘在堂屋木壁上,瞟一眼就看到了。可惜有的小伙伴過兩天又不記得了,有一年,我明明記得后天就是小年了,有的小伙伴卻說是大后天,搞得我也糊涂了,只好又去周會計家看掛歷。周會計是隊上的會計又是大隊會計,年終了要做賬,有時出半天工有時半天工都不出,我們只好在禾場上遠遠地看著他,等他上廁所了再去看。好在每次都湊巧,一到禾場上,周會計就去上廁所,我們便迅速穿過他家堂屋。其實,我們那里家家戶戶臘月二十三都“打揚塵”。打揚塵就是將制蓑衣的棕和青竹椏綁在竹篙上,將屋檁屋梁上狀若蛛絲的黑“揚塵”掃掉。如果今天家里大人打揚塵了,明天不就過小年了么!可每年的這時候,我們還是要去周會計家看掛歷,我們望過年啊!

  說不清我為什么望過年。我望過年,或許是過年有吃的。

  我們那里過年興吃甜酒。無論家里條件多差,都要“拍”甜酒,隊上除楊駝子家外,每家每戶每年過年都“拍”甜酒。差不多過小年了,家庭主婦們見人就問糯米在哪里換,甜酒藥子到哪里買。小年一過,小孩子們就開始串門。無論到了誰家,一進屋,主人就開始煮甜酒。當(dāng)然,那時候的甜酒,一般都是半碗甜酒放半鍋水,再放糖精,但我們就是覺得好吃,從年二十四到正月十五,幾乎天天串門。一天去得幾家人家的話,個個吃得肚子鼓鼓的,飯都不要吃。大人好像也愛吃甜酒,有年正月初八隊上開工,第一組的人到邊山嘴上挖桔樹土,小憇時就近到五妹家吃甜酒,我一位堂兄就吃了十二碗,最少的也吃了八碗。

  我最祈盼的,還是過年有肉吃。尤其是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可以敞開肚子吃。盡管父親對我們有嚴格規(guī)定——不能“打連拍錘”,就是夾菜不能連續(xù)夾兩次,但只要桌上有肉,我每餐都會脹得“秧鳥幾”一樣。只是從初三開始,我家飯桌上便不見肉了。沒出“上七”(初一至初七)的這幾天,魚還是有,可我那時只愛吃肉。凡有豬肉的菜,我都愛吃,比如肉骨頭燉蘿卜。我堂姐夫說,“蘿卜煮肉好吃,肉煮蘿卜也好吃,只有蘿卜煮蘿卜硬不好吃”,我覺得這話比語文書上說的更有水平。其實,父親在世的那些年,我家灶上方每年都掛有一塊臘肉,我估計至少有一斤,母親卻要留著待客。有一年,家里沒來什么客,那塊肉到插田了還剩一半,母親就用壇子封起來。臨近端午,那肉起滑了,母親便嘆聲氣,對父親說,做給孩子吃算了吧。這時肉已變味了,吃起來像霉豆渣,可我還是覺得好吃。

  過年這天,父親還會做藥豆子燉豬腳給我們吃,只是時間太難熬。每年過年清早,父親就用鐵爐罐將藥豆子和豬腳燉熟了,放在灶屋的案板上,卻一整天不給我們吃。離午夜只有個把鐘頭了,我和哥要睡得頸脖都直不起來了,父親才慢慢把那爐罐提出來。看到爐罐掛到火塘梭筒鐵鉤上了,我和哥又振奮起來,只是要到凌晨,父親才在階基上點燃一小掛鞭炮,然后將梭筒鐵鉤上的藥豆子燉豬腳取下來,一勺一勺舀給我們吃。所謂藥豆子燉豬腳,其實里面只有一只豬手(就是豬前腳的膝下部分),如果吃時碰到一小坨豬腳或一個豬腳趾頭,就會喜得不得了,覺得明年會走好運。

  父親是醫(yī)生,除夕之夜讓我們吃藥豆子燉豬腳,可能有藥理,可能是民俗,也可能是祈愿。只是不知為什么這時候才給我們吃,現(xiàn)在想來,或許有什么寓意,或許只是逼我們守歲。那時候,鄉(xiāng)下人特注重除夕守歲。尤其是我父親,他是通晚守歲的。我不愿意守歲,哥哥也不愿意守歲,吃完藥豆子燉豬腳,我們嘴巴也不抹睡了。當(dāng)父親拿著一注香兩支蠟燭三片錢紙和十八響鞭炮,打開大門“開財門”時,我們早已在床上舔著嘴巴做夢了。

  過年還有茶食吃。茶食就是副食品,也是平常吃不到的。只是我家很窮,特別是父親故去后,家里過年的茶食就只母親自制的紅薯片和彎豆麥豌了。不過,每年初一初二,母親都要我和哥去給長輩拜年。我和哥見到伯伯叔叔姑媽,就按母親的囑咐,雙膝跪下去。因家窮沒禮送,伯伯叔叔姑媽不會留我們吃飯,更不會給壓歲錢,但會打發(fā)一個茶食“封子”,或雪棗或南花根或寸金或焦切。那時尚有一伯兩叔一姑媽,便能收獲四個“封子”。茶食更要用于家里待客,但沒出“上七”的這幾天,母親都會將待客剩下的茶食給我們吃,或一個雪棗或三個南花根,有時還加一片焦切或一根寸金。只是雪棗南花根因多次拿出來待客,早已拌得沒“皮”了,焦切寸金也軟了,巴手,粘牙,但甜味并沒減少,還是好吃。

  我望過年,或許是過年有看的。

  那時候,有龍燈花鼓看。龍燈就是舞龍。龍是用紅布制作的,兩邊用白布鑲著鱗狀的邊。龍頭和龍尾是用竹木做的,中間每約兩米設(shè)一把,有九把的,有十一把的,還有十三把的。隊上有兩條龍,一條九把,一條十一把。每年正月十一一齊出燈,十五一齊收燈。我們隊上舞龍全公社有名,不光每年在本隊玩、到本大隊其他隊玩,有時還會被鄰大隊請去玩。我們隊是個大生產(chǎn)隊,有三百多戶,每年舞龍都陣容龐大,氣勢磅礴。一支舞龍隊伍,就有十多二十盞牌燈或魚蝦蟹燈開路,有四面龍鼓邊打邊行,持龍隊伍有六丈多長,龍隊后面還有響器嗩吶助陣。

  我愛看的是龍燈進入一家人家的場面。當(dāng)龍即將進入某家,龍鼓便連槌連打,響器節(jié)奏加快,龍前耍珠叉的將珠叉一舉,舞龍者便嗬哈喧天,箭步如飛,先從堂屋右邊進去,從左邊出來,然后穿過每一個房間、廚房,再到禾場上舞七八個“扭絲”,有時舞到十多個。這時候,主人家的鞭炮便煮粥一樣放,看熱鬧的也尖起嗓子叫好。龍離開某家時,主人將早已備好的紅紙“包封”向管物的“燈統(tǒng)”一塞,沒準備“包封”的就給個茶食“封子”。若是住戶緊密相連,耍珠叉的又將珠叉一舉,舞龍者便又嗬哈喧天進入另一家,我和小伙伴們便跟著趕到另一家。

  花鼓是地花鼓,俗稱“花鼓子”。地花鼓如戲如舞,如東北的二人轉(zhuǎn),由一旦一丑組成,只是旦角我們那里叫“妹子”。“妹子”的裝扮很講究,頭上戴著鳳冠,多是銀制的,衣服是特制的古典服裝,肩上還披有閃閃發(fā)光的飾物。道具卻很簡單,就是丑角持一扇,“妹子”拿一帕。表演也不復(fù)雜,無非一男一女扭來扭去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俗稱打“窩子”。但那時都喜歡看,比如我母親,隊上的地花鼓耍到哪里她趕到哪里,外地的地花鼓來了,也每場必看。不過她看地花鼓不是看表演,也不是聽唱腔,而是看扮相。如果這年的“妹子”扮相好,她就說今年的花鼓子好看。我也喜歡看花鼓子,但我喜歡看的是丑角,搞笑。丑角的臉上,都用白顏料涂三下,一般是鼻子上涂一線,臉上一邊刷一塊,就像剛學(xué)寫字的孩子寫的“小”字,一看就忍笑不住。

  我們那里的地花鼓有許多固定曲牌,大都很好聽。如采茶調(diào)、望郎調(diào)、賣雜貨,加上胡琴、笛子、嗩吶、響器配合,更是動聽。唱詞也多恭賀、祝福之語,如“送財”“送子”“辭東”,都吉祥喜慶。即便是一些男女情愛節(jié)目,也樂而不淫,很有生活韻味,極受民間歡迎。有的人家,外地來了地花鼓,也攔在路上去請。

  龍燈和花鼓,有單演的,也有合演的。合演一般是應(yīng)主人特邀而為,比如某家這年正月收了新媳婦,主人便會邀請隊上的龍燈和花鼓一齊到他家演出。龍燈和花鼓進入這家,?;ü牡木蛯Q?ldquo;送子”類節(jié)目,在禾場上演,在堂屋里演,還特別在新房里演。耍龍的送子節(jié)目更有套路,我印象最深的,是將龍綰成蓮花模樣,托著一個小男孩到新房里舞來舞去,再到新娘床上怎么怎么,叫做“麒麟送子”。龍燈花鼓合演,場面煞是壯觀,大人小孩蜂擁而觀,禾場上圍得水泄不通。

  只是,龍燈花鼓都是鬧元宵的項目,至少要到正月初十以后才有看,過完元宵節(jié)就沒有了。能看龍燈花鼓的日子,一年總共就只五天。

  當(dāng)然,正月十一以前也有很多看的。舞獅子啦,贊土地啦,三棒鼓啦,都是初一就有了。我們隊上年年有舞獅子的。隊上有個五機匠,老婆年近五十懷了孩子,難產(chǎn),本是大人孩子都保不住的,兩個赤腳醫(yī)生和幾個接生婆拼命搶救,將大人保住了。這事發(fā)生后,五機匠便邀他外甥年年正月間到各家各戶舞獅子。獅子舞得活靈活現(xiàn),花樣百出,可他一不收“包封”,二不收“封子”,就連抓把瓜子花生也不受。“贊土地”也是正月間常見的民間節(jié)目,由一男子提一小鑼,到一家人家就邊敲邊“贊”好話。一般只按套路“贊”,主人給他五角錢,就走了。有的則將主人家的特點即興編出“贊”詞,給他五角錢不走,再給他五角錢還不走。三棒鼓類似贊土地,卻很有功夫,玩者到了某家人家,先張開鼓架把小鼓架好,然后手持三根七八寸長串有許多銅錢的小棒邊敲邊唱邊向空中拋舞,舞到最后,還將小棒換成三把鋒利的尖刀,拋舞節(jié)奏逐漸加快,看的人便不停地喝彩。不過,這種節(jié)目我地只有赤山人才會玩,其他地方的人是玩不了的。

  也有我不喜歡看的,比如劃“家龍船”,我就覺得沒什么看頭。劃家龍船,就是一人腰上挎著一個米把長的彩色“龍船”,穿得五顏六色,臉上畫著花,像端午龍船上的“辣蓼婆”。手持一小槳,到人家堂屋里劃來劃去,口里一邊叨念,像念像唱,不知說些什么。每當(dāng)家里來了劃家龍船的,我就對母親說,快給兩角錢讓他走吧!我不喜歡的,還有送“正當(dāng)行時”。送“正當(dāng)行時”是將紅紙裁成不足一寸寬約三寸長的條條,上面用毛筆寫上“正當(dāng)行時”四字,家家戶戶去送。主人收了條條,就給五分或一角錢,然后貼在門上。那時過年,送“正當(dāng)行時”的很多,不過我們隊上沒有,全大隊好像也只幾個人送。常來我們隊上送“正當(dāng)行時”的,是湖區(qū)那邊的,再就是鄰隊的福跛子。

  我望過年,或許是過年有玩的。

  我最喜歡玩的是耍清潔龍。清潔龍是小孩子玩的,當(dāng)然,太小的孩子還是玩不了,一般是七八歲到十五六歲的孩子玩。清潔龍又叫草把子龍,龍頭、龍身和龍尾都是用稻草編制的,“把”也不是木的,而是青竹棍。一般是七把,也有五把和九把的。年紀小的玩五把的,年紀大些的就玩九把的。也是正月十一出燈正月十五收燈,但不固定的,多是幾個小孩子湊到一起,正月十四或十五臨時起心,就制一條草把子龍到各家各戶去耍,只是無論哪天制草把子龍,元宵節(jié)收燈后都要燒掉。我小時候,幾乎年年要耍清潔龍,從七八歲耍到十五六歲。耍清潔龍一不要龍鼓,二不要響器,因是白天玩,也不需燈,整個隊伍就只舞龍的幾個孩子。如果是耍七把的清潔龍,加上耍珠叉的和“燈統(tǒng)”,總共就只九個人,有的就連“燈統(tǒng)”也是由耍珠叉的兼的。耍清潔龍雖然簡單,鄉(xiāng)下人卻很看重,認為清潔龍喜慶、吉祥、祛邪。盡管只是幾個孩子,清潔龍到了某家,主人都像接待布龍一樣放鞭炮,給“包封”。“包封”當(dāng)然不大,一般是五角,也有八角或一塊或給個茶食“封子”的。有年第一次出燈,恰逢一家人家收媳婦,便封了一個兩塊的“包封”,喜得我們總是要“燈統(tǒng)”拿出來看。當(dāng)然,也有一角兩角的,還有一分錢也拿不出,只能抓一把紅薯片或彎豆子的。

  不管有無“包封”,無論“包封”大小,我們耍龍一樣賣力。楊駝子家?guī)缀趺磕甓伎康疥犐现走^年,又住偏遠的郭家嘴上那破茅屋里,我們每年照樣將清潔龍耍到他家,從不收他什么。不料有一年耍到他家,他母親卻給了個“包封”。我們哪能要他家的“包封”呢,他母親打架一樣要我們收下。當(dāng)然,他家的“包封”不可能很大,“燈統(tǒng)”搣開紅紙一看,里面是五分錢。但我們接到這“包封”,感覺如兩塊的“包封”一樣客氣,甚至比兩塊的“包封”更沉甸。

  到隊屋里玩響器,也是我過年的重要玩項。響器就是打擊樂,隊上有兩套響器,平素鎖在隊屋的保管室里,正月初四五里就拿出來供排練龍燈花鼓用。排練龍燈花鼓并不需時刻用響器,有時甚至一整天也用不上,我們幾個小伙伴就趁機去玩。愛打鼓的打鼓,愛拍镲的拍镲,愛敲鑼的敲鑼。保管員叫雙喜子,平素很兇,見了我們便當(dāng)賊防,我們從隊屋地坪走過他也朝我們吼:又來搞么子!而過年這段時間去玩響器,他卻滿臉堆笑,還耐心地教我們玩。每次我們才到地坪,他便將鼓往屋中一架,開始給我們示范。只是他玩響器的水平比我還差。一套響器有五件,一鼓兩镲一小鑼一大鑼,镲又分前镲和后镲,雙喜子一件都玩不好。我們也不說破,得空就去隊屋里玩,有時玩得飯都不想回去吃,后來,有幾個伙伴還成了打擊樂高手。那年學(xué)小靳莊,雙喜子見公社文藝宣傳隊搞打擊樂的幾乎都是我們隊上的,就很得意,有回還對大隊支書說,那都是我的徒弟哩!

  過年下雪的話,還可以踩高腳,扮雪菩薩,用雞罩子罩鳥。高腳就是高蹺,我們自己做的。每當(dāng)下雪,我和小伙伴們就集體出動,踩著高腳到處玩。扮雪菩薩有兩種玩法,一種是將雪堆起來,塑成人像或動物,一種是將人身擺成不同姿勢向雪上猛摔下去,在厚厚的雪地上印出不同樣子的“菩薩”。只是這兩個項目我都玩不好,我玩得好的是用雞罩子罩鳥。

  用雞罩子罩鳥,就是將家里關(guān)雞的篾制雞罩放在禾場上,下面放些谷物,用繩子拉得張開一邊,等到鳥到了雞罩下面,將繩子一松,鳥就被罩住了。玩法和魯迅《故鄉(xiāng)》里寫的相仿,只是工具不同。有時一天罩得好幾只,有斑鳩,有麻雀,還有一種比麻雀小的鳥,運氣好的話還會罩到糞屎八哥和山鴉鵲(就是那種紅嘴巴喜鵲),不過糞屎八哥和山鴉鵲都是很難罩到的。

  我們罩了鳥并不吃它,只是玩它幾天,喂它幾天,天氣一晴,就把它放了。有的鳥,放了還會回來。有一回,我罩到四只斑鳩,喂幾天后,就在它們身上涂些紅墨水放了。過了幾天又下雪,其中兩只又回來了。這天家里恰好來了一個親戚,見我在喂斑鳩,就對我母親說,你們家養(yǎng)了鴿子啊!

  我過年所望的,或許就是這些,或許不止這些。當(dāng)然,現(xiàn)在看來,這些都不值一提,但那時候卻是我一年一度的盼頭。有盼頭就有喜悅,有盼頭就有快樂,人生或許也是這樣吧!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