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課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毛澤東文學院>文學課

丁曉原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

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0-10-16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 10月16日上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丁曉原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學員授課,授課的主題為“非虛構文學的敘事與語言”。

  丁曉原作為著名文學評論家,曾多次擔任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評委,主要研究報告文學和散文,出版《文化生態(tài)與報告文學》《媒體生態(tài)與現(xiàn)代散文》《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等著作10多種,他的《文化生態(tài)視鏡中的中國報告文學》獲首屆全國報告文學理論獎,他憑借多年的創(chuàng)作經歷和在豐富的文學閱歷,對文學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準確的把脈。

講座現(xiàn)場

丁曉原講授“非虛構文學的敘事與語言”

  講座中,丁曉原以《浦東史詩》《大國重器》《鄉(xiāng)村國是》《為什么是深圳》等當下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為例,從非虛構、報告文學的知識譜系,敘事與非虛構文學,非虛構文學敘事之優(yōu)化和非虛構文學的語言表達四個方面進行舉例解讀。他指出,非虛構包括了報告文學但不等于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非虛構文類中的一種主要文體重要存在著。寫報告文學需要有獻身精神,優(yōu)秀的、讀者喜歡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大多是具有現(xiàn)實的或歷史的社會價值、或是深蘊獨特而普遍的人性價值和尊重非虛構敘事藝術生成規(guī)律,注重作品的敘事結構和人物形象凸顯的作品。根據(jù)文學敘寫對象,表達方式和基本功能等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再現(xiàn)性文學樣式和理性文學樣式。再現(xiàn)性文學主要通過敘述、描寫等方式,真實地形象地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等構成了這一文學類型的要素。非虛構報告文學作為敘事文學樣式,其文本的基本構成與小說一樣主要是敘事,只不過小說的敘事內容是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者根據(jù)敘事的意旨,通過虛構想象、雜取種種等手段,結構出人物、情節(jié)、場景等敘事材料。而非虛構文學的敘事生成由書寫對象的實際存在而給定,作者通過深入的采訪,多方的尋獲,以掌握更豐富、更具體、更接近本真的材料,作品的敘事內容是基于生活面“少”于生活。是一種選擇性寫作。文學性作為非虛構文學的特征,這是它的題中應有之義。關鍵是非虛構文學的文學性怎樣實現(xiàn),對此言說者可能會從現(xiàn)場感、人物表現(xiàn)、結構方式、語言表達等方面加以論述。文學性的達成具有總體性的集成點。在敘事性作品中,這個集成點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的敘事建構這里。這一點對于非虛構文學文學性的認知和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授課老師簡介:

  丁曉原,文學評論家。江蘇常熟理工學院教授,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紀實文學委員會副主任。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評委。主要研究報告文學和散文,出版《文化生態(tài)與報告文學》《媒體生態(tài)與現(xiàn)代散文》《中國報告文學三十年觀察》著作10多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fā)表學術論文和評論200多篇。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