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散文

唱支山歌給黨聽

來源:湖南日報 凌鷹   時間 : 2021-06-25

 

分享到:

  這首歌幾乎家喻戶曉,人人會唱。可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紅色歌曲的歌詞源于一首詩歌。

  它還與雷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

  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幾乎沒人不知道《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傳世經(jīng)典。當年,也就是《雷鋒日記》發(fā)表后,《唱支山歌給黨聽》在全國唱響。因為歌詞來源于雷鋒日記里的一首小詩,因此作為一首雷鋒遺詩被傳播。其實,撥開歷史迷霧,《唱支山歌給黨聽》并不是雷鋒的原創(chuàng)。

  1960年12月1日,沈陽軍區(qū)《前進報》首次以一個整版的篇幅摘錄發(fā)表了《雷鋒日記》。當時的標題是《聽黨的話,把青春獻給祖國——雷鋒同志日記摘抄》。這一天的《前進報》,共摘發(fā)了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記15篇,并加了編者按。這是最早刊登在報上的雷鋒日記,其中就有一首小詩《唱支山歌給黨聽》。

  不久,上海歌舞劇院朱踐耳教授在《前進報》上看到了雷鋒日記,深受感動,決定把這首“雷鋒遺詩”譜曲成歌。擅長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朱踐耳,特意把這首詩譜成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曲調(diào),并寄給《文匯報》。1963年2月21日,《文匯報》刊載了這首歌,并附了“唱法說明”,標題也改成了《雷鋒的歌——摘自〈雷鋒日記〉》。

  一天,才旦卓瑪在校園里突然聽到這首歌,一下子被深深吸引,感覺歌詞寫得非常貼切,很有共鳴,仿佛寫到了她心里。于是,才旦卓瑪找到聲樂教授王品素。

  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歌手,一般以唱民歌為主,很少唱創(chuàng)作歌曲。王品素就叫才旦卓瑪唱著試試。才旦卓瑪唱完,王品素便驚喜地看著她。從此,王品素每天都輔導才旦卓瑪唱這首歌,糾正她的發(fā)音和咬字,到了音樂學院的匯報演出時,才旦卓瑪果然一鳴驚人。后來,朱踐耳聽了才旦卓瑪?shù)难莩椭鲃犹岢鲇刹诺┳楷斞莩@首歌,參加1964年的“上海之春”音樂會。當電臺把錄制的《唱支山歌給黨聽》播放出去后,才旦卓瑪和這首歌很快就家喻戶曉了。

  《唱支山歌給黨聽》到處傳唱之后,作曲家朱踐耳一個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了解素未謀面的歌詞作者“蕉萍”。

  “蕉萍”是誰?有關(guān)部門經(jīng)過多方核查考證,獲悉“蕉萍”是陜西省銅川市焦坪煤礦技術(shù)員姚筱舟。于是,派人到焦坪煤礦調(diào)查了解,得知姚筱舟16歲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軍政大學第五分校,結(jié)業(yè)后分配在二野十七軍五十一師政治部。1951年,他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zhàn),1953年歸國后,轉(zhuǎn)業(yè)到陜西商洛石棉廠,之后調(diào)到銅川礦務(wù)局焦坪煤礦任技術(shù)員。

  姚筱舟每天與礦工一同下井勞作。焦坪煤礦大部分工人解放前都曾在私人小煤窯采過煤,受盡了摧殘。在與礦工們的交談中,工人常常以新比舊,對共產(chǎn)黨充滿了感恩之情,比如,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說:“共產(chǎn)黨是媽,礦是咱的家,咱聽媽的話,建好咱的家。”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文盲,姚筱舟常常代他們寫家信。其中,一位礦工每次在信的結(jié)束語都要這么跟姚筱舟口述:“記住共產(chǎn)黨的恩,好好聽黨的話……”這些話語,深深感染著姚筱舟。

  1958年一個風雪之夜,姚筱舟一氣呵成,寫出了《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小詩,用筆名“蕉萍”,發(fā)表在陜西省民歌收拾小組編印的《總路線詩傳單》第8期上。這首小詩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朱踐耳見到后,譜了曲,由才旦卓瑪首唱。

  說到蕉萍與《唱支山歌給黨聽》,就必須要回頭再說到雷鋒。

  1960年1月,雷鋒在讀書時偶然看到了一首詩《唱支山歌給黨聽》,他頓時就被這首詩真誠質(zhì)樸的情感打動了,想起自己苦難的童年和翻身解放后的好日子,百感交集。懷著對黨的深厚情感,雷鋒將這首詩抄在日記本里,并將“母親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號召我們鬧革命”改成了“共產(chǎn)黨號召我鬧革命”,還省略了最后四句。

  雷鋒摘錄《唱支山歌給黨聽》那首小詩時,幾處修改可謂點石成金。不過,那畢竟是雷鋒抄寫在日記本里的一首小詩,而不是他的原創(chuàng)。

  因此,從1964年起,“蕉萍”被正式署名為《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詞作者。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