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散文

“母親樹”

來源:湖南日報 林漢筠   時間 : 2021-07-16

 

分享到:

  一棵樹,長在心頭、橫在腦里、藏進睡夢中,那是怎樣的風景?即便遠離萬水千山,那塊裹著的紅布,任一絲風、一抹陽光、一簾秋雨在鄉(xiāng)村古道上童謠般飄動,早成為游子思鄉(xiāng)的道場。

  上溯不到百年,老家是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一條石板路,鋪開了武岡到寶慶(邵陽市)、懷化到永州的繁華,延伸著山?jīng)_里鄉(xiāng)親們望向遠方的目光。最熱鬧的當數(shù)離我家兩里路左右的那棵檀樹底下,村民打柴、看牛,遠方的腳客、走訪的親朋、失意的文人,一到這兒,放下風塵,席地而坐,聊家常、談生意、講故事,“天地玄黃”。熱心的村民還不時拿來時令水果,給遠方的客人嘗嘗;打來甘甜的泉水,為歇息的鄉(xiāng)親解渴。

  孩時,每每從這兒經(jīng)過、躲雨、避暑,老人們都會讓我們先向繞上紅布的檀樹拜上三拜,然后才安心坐下來。老人說,這里原來有座風雨亭,亭邊的檀樹下立了一塊石碑。后來,風雨亭塌圮,檀樹枝枝蔓蔓代替了亭子,那塊石碑也被吃進“肚子”。曾看過村志,上面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母親送兒子出外求學,母子兩人走到這里,倚著石頭小休,“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日光催急,兩人仍拉著衣袖舍不得分開。后來母親打柴、挑谷從這兒經(jīng)過,都會背靠石頭小憩一會。汗水、淚水,一滴一滴注在石頭上,給石頭結(jié)出一層“石痂”;那個背靠的地方,也被磨出了一道背痕。

  多年以后,學成歸來的兒子找不到母親,卻找到了保留母親體溫的石頭。便在這里大興土木,建了座風雨亭,栽了棵檀樹,銘碑予以紀念。按照湘人風俗,在石頭與檀樹間纏上紅布。村民被兒子的孝順感動了,祀奉“石頭”已成了村里的集體行動:誰的兒女外出,誰的父母生日,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到這里來點起蠟燭、燃上青香、纏上紅布,拜祭一番。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樹下結(jié)成塊塊“蠟土”,石碑與檀樹被紅布纏成一個整體。許是檀樹與石碑“合二為一”,許是湘西南的“石”“樹”讀音不分,許是故事太感人,人們省去了碑記符號的石頭,而用“母親樹”的稱謂向世人昭示遠去又親近的故事。

  我家住在村子的上頭,離“母親樹”較遠。我的母親永遠有忙不完的農(nóng)活,沒有什么離別之苦可訴,更不會用大段的時間送我到這里。從懂事起,我所知道的離別,就是這棵不會說話、被繞著紅布的檀樹。每每看到某某的母親將孩子送到這兒,拿個紅包、煨個雞蛋,那副“十里相送”依依不舍的痛苦狀,“饞”得我要喉嚨里伸出手來。曾好幾次刻意地跟母親談到在這兒的所見所聞,母親聽后只是淺淺一笑,又忙著去做她的活計了。

  母親真正把我送到這兒,應(yīng)該是父親離世后不久。俗話說,養(yǎng)兒送終,可是父親臨終時,我還在離家八百多公里的粵地值守。為這件事,我一直在懺悔。知子莫若母,那天母親破天荒地將我送到這里,靜靜地坐了下來,若有所思,又若有所悟。

  我問母親:“什么是佛?”

  我以為她會說“佛既能自覺、復(fù)能覺他、覺行圓滿”這樣的話,但是她沒有。老人怯怯地擦了擦手,欠了欠身子,然后站起來對著石頭鞠了一躬,用塊嶄新的紅布虔誠地在纏著起來,不緊不慢地說:“你看這塊樹里的石頭,它就是佛。佛就是人,是咱們從佛的教誨而變出來的。”

  我呆呆地立在那里。本以為高深的哲學命題,竟然讓我這個鄉(xiāng)下母親用一塊石頭說破開來。我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神是那樣深切。早年患過眼疾的她,眼眶跟頭頂?shù)奶礃淦ひ粯?,一層一層地皺折著,里面卻盈滿了淚水。我走上前去,緊緊地抱著她,吻了吻她那布滿皺紋的臉,然后向樹那邊走去?;仡^時,發(fā)現(xiàn)母親仍靜靜站在那里,手頭那塊紅布,正隨風飄舞。

  十年前,那個叮嚀“應(yīng)須飽經(jīng)街,已似愛文章”的母親,離我而去。每次回到老家,在祖屋的神龕下,在老人的遺像下,在使用過的任何器具里,甚至在這塊石頭邊,何曾不想去感悟老人的氣息、觸摸他們的體溫、聆聽雙親的嘮叨?面對凄風冷雨里的“母親樹”,又何曾不想用一塊嶄新的紅布,擦拭上面的灰塵,為這棵樹增添光彩?

  十年來,被連綿起伏的大山所環(huán)抱、云蒸霞蔚所籠罩的山村路口,葳蕤蔥蘢、鳥聲啁啾的檀樹,畫境般嵌入夢中。一旦回到家鄉(xiāng),從“母親樹”旁走過,一種巨大的空虛橫亙在樹枝的每一片葉縫里,隨風搖著的枝葉,被站立在風中的那個眼神抽得精光。

  我想象著,那個建亭、立碑、栽樹而蔭佑后人的先輩,當年站在這里,面對物是人非的天空,是那樣的彷徨,在傷痛欲絕之后,用一棵樹回答了所有。如今,我與這棵“母親樹”,橫亙著的只是一塊紅布的距離,就像母親與我,讓一根枝丫所回眸。

  古道,仍是人來人往;古樹,仍會有人拿來嶄新的紅布將它纏繞,仍在風雨中傲立。那些干枯的枝丫,依舊年復(fù)一年伸出新葉,依舊真切地貼進了清代詩人蔣士銓那首“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的詩中。令鄉(xiāng)親們引以驕傲的“母親樹”,早已帶著梵音,越過世間冷暖,講述人間溫情,讓一代又一代讀下去,又纏過來。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