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2-10-16
分享到:
本網(wǎng)訊 (記者 金星)2022年10月13日上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紀紅建,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第二十一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學員授課。他以“報告文學的時代特征和精神向度”為題,講述了他對報告文學的深刻理解與創(chuàng)作體會。
紀紅建以自己如何走上文學之路為楔子,從自己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豐富的走訪經(jīng)歷出發(fā),給學員們梳理了報告文學和非虛構文學的源流,介紹了《包身工》《沈從文自傳》《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等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作品。同時,也分析了報告文學和非虛構文學的異同:報告文學注重宏大敘事,非虛構文學注重細小的方面,一個是廟堂之高,一個是江湖之遠,一個是時代之聲,一個是本性之情。
他認為,報告文學寫作最終還是要回到文本上來,文學是報告文學的根本,與此同時,報告文學應當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皥蟾妗笔菍ψ髡咚枷搿⒄軐W等的考量,“文學”是對寫作者文學修養(yǎng)的考量,而精神向度也是報告文學價值結構中重要的部分。作家要帶著使命感創(chuàng)作真實之文學。
結合《鄉(xiāng)村國是》的寫作,紀紅建闡釋了他的觀點:報告文學不是用筆寫出來的,而是用腳走出來的,報告文學是行走的文學,它的創(chuàng)作不僅要翻閱大量資料,更要走訪許多地方,務求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名家名片:紀紅建,湖南望城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團委員,湖南毛澤東文學院管理處副主任,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著有長篇小說《家住武陵源》,長篇報告文學《鄉(xiāng)村國是》《大戰(zhàn)“疫”》《啞巴紅軍》《彩瓷帆影》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當代》等刊物發(fā)表長中短篇報告文學200余萬字。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等,系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