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時間 : 2023-07-31
分享到:
閑時喜歡讀書看報的我,被上初中的女兒送了個“悅讀先生”的雅號。沾沾自喜中,與閱讀相關(guān)的往事,也在腦海里清晰地浮現(xiàn),慢慢一如舊夢。
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源于小人書的誘惑。童年時代家住山區(qū)的我,有年夏天被父親領(lǐng)進縣城。在陳舊低矮的新華書店前,我看見位于街角的小人書攤和圍坐在書攤四周看書的孩子,一下子就被這樣的場景迷住。向父親提出留下來看書的要求后,父親給了我?guī)酌X,交代我在原地等他,待辦完事再來接我。我欣喜不已。徘徊在一本本巴掌大小、內(nèi)容各異、有序夾掛在一根根細鐵絲上的小人書前,看得我眼花繚亂。這些封面彩印、內(nèi)頁在黑白圖畫下配以簡短文字的小人書,既有根據(jù)中外名著改編的《三打白骨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有根據(jù)民間故事改編的《濫竽充數(shù)》《東郭先生》,還有根據(jù)英雄人物改編的《黃繼光》和《邱少云》等。書攤四周排放著幾張矮腳木質(zhì)條凳,一位上年紀的老人坐在攤旁,按書的厚薄收取一到兩分錢的硬幣作為租金。拿到小人書的孩子就地落座,人多無座時便或蹲或站,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神情。待翻看完畢,向守攤老人告知一聲然后放回原處,再從書攤上選擇別的圖書續(xù)租。以后的日子,只要父母或爺爺進城,總盼著他們給我?guī)妆拘∪藭貋?,一旦拿到就愛不釋手。有意思的是,有本根?jù)張笑天小說改編的小人書,故事曲折哀婉、情節(jié)跌宕起伏,因一時忘了書名,直到長大做了記者采訪時任長春電影制片廠副廠長、著名編劇張笑天并提及兒時那段往事時,才從張笑天口中獲得答案:那本連環(huán)畫冊是根據(jù)他的同名小說《愛的葬禮》改編而成。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上初中以后。某天找同學借到一本沒有封面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利用課余時間讀了起來,很快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看完后還久久沉浸在書中的人物命運之中,在對女主人公林道靜的革命精神深感敬佩的同時,也對她嫁給出生地主家庭的余永澤這一草率行為深感不平和惋惜。著名女作家楊沫的《青春之歌》,成了我人生中閱讀的第一部長篇文學作品,并由此對文學有了感情。進入高中,因?qū)W校那間窄小的閱覽室里除社會科學類書籍和報刊,文學類讀物占比很小。當年經(jīng)濟條件有限的我,想出一個湊份子購買書籍和訂閱報刊的辦法。在班里邀約幾位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一起湊錢購買文學書籍并訂閱了好幾份文學報刊。每每買到好書或收到報刊,我們就輪流傳閱,極大程度地豐富了課余生活。
閱讀量的遞增,也逐漸讓我有了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的想法。尤其在文學空前繁榮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不僅多次獲得學?!白x書積極分子”稱號,還在報刊上公開發(fā)表了文學作品。
作家蔣子龍談及閱讀時,歸納出“讀書三法”:拜讀、苦讀和閑讀。他解釋說,拜讀需要帶著虔誠和敬仰之心,比如經(jīng)典名著;苦讀是定下目標,逼迫自己非讀不可;閑讀則憑個人興趣讀自己喜歡的書,比如武俠、偵破之類。按照這個分類,目前的我正處于閑讀狀態(tài)。拜讀和苦讀,已成學生時代的往事。中學和大學,是我人生中的閱讀高峰。上高中時,正處于文學熱潮席卷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的年代,愛好文學的我遵從“讀書破萬卷,下筆若有神”的古訓(xùn),把博覽群書當作攀登文學殿堂的階梯。有年暑假天氣格外炎熱,在沒有降溫設(shè)施的情況下只好端來一臉盆冷水,將兩條毛巾浸濕擰干后分別展開搭在光膀子上降溫。待毛巾變熱后再浸濕,再擰干,再搭上,一直閱讀到深夜。上大學后除如饑似渴地拜讀大量中外經(jīng)典名著,還強迫自己周六周日到當?shù)刈畲蟮膱D書館讀書。出發(fā)前將兩只大饅頭塞進一個特大號的搪瓷杯里蓋上杯蓋,配上調(diào)羹一并裝進帆布挎包,然后在學校門外的公交車站乘上汽車,中途轉(zhuǎn)一次車,就到了圖書大廈。進入寬大的閱覽室選一處位置坐定,邊讀邊記的模式就此開啟。午餐時間拿出備好的白面饅頭掰碎放進瓷杯,加入閱覽室免費提供的開水泡軟充饑。令我啼笑皆非的是,大學第一學期,我在圖書館借到一本與所學專業(yè)相關(guān)的書籍,欣然帶回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認認真真地閱讀起來,并詳細做了一整本的閱讀筆記。沒料到第二學期就有了這門課程,我溫故知新,再學一遍。
如今,在濃郁溫馨的全民閱讀氣氛中,我更加樂于做個“悅讀先生”,哪怕是看看報刊、讀讀閑書,也怡然自得,其樂無窮。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