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閱讀>散文

劉偉林:梅山·美山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時間 : 2023-09-22

 

分享到:


汽車在曲里八拐的翻山道路上蜿蜒前行,載著一車歡聲笑語和聊天記錄,去了一趟深藏在山旮旯里的湖南益陽安化梅山文化產(chǎn)業(yè)園。

翻過小石子鋪開的小坡,遠遠地看到古色古香的牌門和若隱若現(xiàn)的吊腳樓,坡下就是水磨坊,這些沒見過真實水輪驅(qū)動磨盤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小跑過去,擺開推磨架勢拍照,又是一陣歡笑。當(dāng)?shù)厝苏f,這水磨榨油坊,水流再大點,就可以自動推磨榨油了。梅山主產(chǎn)茶油,滿山的茶樹茶籽,為市場倡導(dǎo)的純壓榨茶油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景點梅山,純天然的美無處不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榨油坊前面不遠,兩桿青石塊壘成的圓矩形“石筍”,有三四層樓高,頭上還頂著幾縷枯黃的茅草,聳立眼前,增添了梅山的神秘感,更讓人心生敬畏,隱約感覺其中必有異說。果然,山里人介紹說,這是梅山人自古崇拜石頭的一種習(xí)俗,石柱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老人們接續(xù)勞作。

相傳,梅山先民稱為峒民,與巖石結(jié)下不解之緣還是在巫文化影響時代,把巖石視為靈物,當(dāng)作信仰和崇拜的偶像,不少父母要為兒女看“八字”,如果子女“八字”太大招不住,就挑選一個吉祥如意的巖石作為“寄娘”。逢年過節(jié)備香燭紙錢、三牲、供果去頂禮膜拜,把“石寄娘”當(dāng)成保護神,保佑兒女們健康成長。還有“印心石”的傳說,“印心石”意思是印在心里,若有人常到此石頭上讀書識字,定能背得熟、記得牢。相傳有一個放牛娃,就常爬到這塊石頭上看書學(xué)習(xí),居然真的記憶驚人,參加科考金榜題名,官至兵部尚書、兩江總督、太子少保,他就是清代博學(xué)奇才陶澍。

石頭本是巖漿迸裂溢出冷卻所成,自然沒有生命,更無神力,一旦被人賦予某種超自然力量,加上很多機緣巧合,山民們便摟草打兔子,功全歸咎于石頭了。說實在的,我不信這些,但是“石筍”高聳,直立而上,用碎石塊壘成圓柱體矗立入口路邊,如兩尊門神,孤立傲風(fēng),經(jīng)久不倒,不得不佩服這些堆砌“石筍”的人的偉大,這里面蘊含的是梅山勞動人民的智慧,真乃巧奪天工!當(dāng)然,崇石傳說肯定是一種精神寄托,不過借用古人傳說,增加一些神秘色彩,讓人敬畏三分,不敢褻瀆。

警惕地走過“石筍”,路過小池塘,一座古色五層塔式牌坊映入眼簾,四角昂頭尖翹,方方正正,給人以古樸而又不失莊嚴,美妙而又肅穆之感。金色的行楷字體“橋牌景”嵌在古銅色的木板上,掛在一二層塔牌中間,十分醒目,一看便知,景區(qū)入口到了。牌樓左攜池塘及邊上的灌木林,右依高山及山坡上的高大松樹。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全是木式結(jié)構(gòu),卯榫勾連,不得不佩服中國木匠架構(gòu)穩(wěn)固和獨特的技藝。

從塔下穿過,一條寬兩三米,塊塊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彎彎曲曲地沿著山形排布向前,小路右邊是青山,左邊是梅山小屋,沿青石路邊線,線條樣地被牽引而去。小屋全是木制,二三層樓高,青瓦檐廊,墨黑的木架立柱,板樁結(jié)構(gòu)樓房,古色古香,與古老的路、高大松翠墨色的山渾然天成,和諧搭配。屋后一池水塘,水波不起,一平如鏡,搭上幽靜幽徑,山氣霧靄,細雨迷蒙中勾拉出內(nèi)心深處的少兒時光,此景、此樓、此路、此山、此水曾經(jīng)在我骨髓里流淌過,在記憶深處被一絲絲地抽出來,纏繞在心尖尖上。

老屋的松木香從記憶深處慢慢釋放,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美好但日子艱難,味道古樸純真與物質(zhì)豐盈的美好生活,如同魚和熊掌一樣不可兼得,心中感覺既親又恨,既遠又近,既新又舊,既愛又懼,故鄉(xiāng)的老屋如身體的毛細血管遍布大腦,時不時地一點一點地滲出大腦皮層,放電影一樣閃現(xiàn)。

進山時,雨已經(jīng)停了。踏上木樓,住進木板房,看著木板墻、木花格子窗,無數(shù)個首尾相連的“卍”字映入眼簾。躺上木架子床,一股淡淡松香飄入鼻孔,農(nóng)村長大的我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異常興奮,動若脫兔,四處觀瞻,呼朋引伴,拍照過癮,大叫爽?。『靡粋€閑情逸致好住所!

才住下,雨又開始下了,如薄紗披肩,如銀針走線,如流星穿空,趕走了路上的同學(xué)行人。

開餐了,是早就定好了的梅王宴,六十七人,開了八桌,沒有酒,只有米飯、茶水和菜肴,同學(xué)們隨意而坐,不多時,香辣耳尖、云臺小筍、瑤架鍋、馬幫肉、排幫魚、苗峒鴨、五郎雞、砧板臘肉、梅山山珍等菜一一端上桌來,這幫年青人在哪里都能找到興奮的G點,邊吃邊熱鬧起來,拿彼此的名字調(diào)侃,齊聲高喊“淑珍淑珍,情深意真?!苯惺缯涞哪且蛔酪膊桓事浜簖R聲高喊:“蔡明蔡明快報菜名?!边@桌完了那桌上,“雪云,雪云,冰雪機靈?!蹦惴匠T我登場,將一個梅山云軒樓掀翻了天,攪得熱氣騰騰,把歡笑拋灑,像梅山鋪里的扳道工一樣,硬生生地把梅山扳回到往昔節(jié)日氣氛里。沒有酒,居然有一桌人還夾起塊塊臘肥肉碰起來,人家沒酒碰茶,他們卻肉碰肉,自得其樂,“哈哈哈,年青真好!”到處可以找到快樂的驛站。

我們住的房子臨水而建,檐廊以吊腳姿態(tài)撐在高出池塘水面約兩米處。飯后的梅山又開始下雨,最喜歡雨的我,索性坐在吊腳樓廊檐下,看屋檐下掛著的水簾,滴滴答答,點出水面上一圈圈漣漪,不出喝一杯茶的功夫就嘩嘩啦啦大起來,雨線插入池中,擊出層層水波,在水面上繡出一朵朵水暈花開,如一張張仰面攤開的笑臉,感覺就是舒服,舒服久了就會貪婪,貪婪了就這樣坐著、看著,呆呆地賞析小雨繡出的一村山水,聽著雨水奏出的天籟之音,朋友在樓上吵鬧半宿,我就在樓底檐廊下聽了半宿的雨。

天黑前,雨停時刻,池塘堤壩上燃起了篝火,火光在薄霧夜色中填充了溫度,于是,將善男信女們挑逗起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空氣中撞擊出“嘣嚓,嘣嚓,嘣嘣嚓”的強烈節(jié)奏,這群都市圈養(yǎng)的女人男人,便在山間野水邊扭起了曼妙的身姿,有自由奔放、有柔情似水、有輕妙慢三、有激情快四,有如狼嚎虎嘯馬嘶龍吟,有情歌甜甜、有幽怨綿綿,不把山谷幽靜的空氣炒熱,不把煙鎖樓臺霧鎖山巔的梅山燒熟,不烤出城市的模型,他們是不會放手的,可是把天宮惹腦了,雨鋪天蓋地從倒扣鍋盔似的梅山天頂澆下來,跳舞的人、歌唱的人、賞篝火的人情不自禁地墮入雨中,讓雨淋遍全身,呼啦啦地躲進亭臺,看著篝火慢慢縮小,沒有了氣焰,人也走了,三三兩兩地撐起傘從檐廊邊走過,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沒有,熱鬧是他們的,我只是這山上的一顆樹、一顆草、一粒土一樣,沒有人在意,在與不在,活與不活,當(dāng)然這是個人的選擇,有人喜歡撒歡,有人喜歡安靜,人各有志嘛,既然都走了,我也就爬上樓梯,摸進客房躺下了。

我一直有早起的習(xí)慣,不論當(dāng)天睡得多晚,就如定了時的鬧鐘,能準時在早上五點醒來。

醒來時天已微明,既來梅山,我豈肯錯過山水霧雨、靜謐的梅晨。悄悄一人下得樓梯,雨細如狼毫在飄,薄霧似蛛絲籠罩。踱步小路,聽皮鞋叩擊古青石板“噠-噠-噠”清亮的聲響,腦海浮現(xiàn)古老的街巷,一個披長衫的人穿梭在或兩漢、或唐宋、或明清、或民國古巷情形,青衣長袍,不急不慢,倜儻瀟灑走一回。這景、這街、這樓、這山、這水都屬于我一個人,和諧合拍,這才有了終于找到自己的感覺。

穿過石板路,走過橫跨梅山塘的梅林橋,橋長三十二米,寬五米,也稱風(fēng)雨橋。古代,它除了聯(lián)通鼓樓、田埂,承擔(dān)交通功樞紐外,也是村民農(nóng)閑時、雨天時、夏夜納涼時休息、聚會之場所。清嘉慶戊寅年間,就在橋北建造有一座石磨風(fēng)水塔,美名雪芳塔。曾在橋中設(shè)有神龕,為供奉橋神菩薩之用,橋塔、橋神共守四方,保佑梅山千家安寧萬戶安康。如今,橋中神龕不見,只留有橋頭風(fēng)水石塔,塔高四層,帶有明顯或佛或道文化意味,第一層正面“雪芳塔”三字,盡管飽受日曬雨淋山風(fēng)吹,但依然模糊可辨,第二層正面刻有古雙龍圖案,雙龍中間一個大大地“吉”字,不過與現(xiàn)代漢字“吉”又稍有區(qū)別,“士”下不是“口”,而是一顆心,取義為心上有“士”乃為“吉”,因“吉”代表吉利、吉祥,因此被游人摸得賊亮,是不是也有紀念梅山人信奉的“吉娘娘”之意,無從考證,但有如此神物鎮(zhèn)守,也難怪每次過橋,我總是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忐忑不安,唯恐驚動橋神,驚擾風(fēng)水。

沿著梅山塘周邊石子路走上一大圈再直行,便來到“雙隆橋”,因該橋始建于明隆武年間,建成于清乾隆年間而得名“雙隆”。據(jù)說,此橋并非梅山所有,本位于安化縣樂安鎮(zhèn),屬于“舶來品”。傳說該橋曾經(jīng)遭受過雷擊,引起火災(zāi),燒毀部分,為保護該橋,設(shè)計者將它仿古復(fù)制到此。

穿過“雙隆橋”,順路而上,右拐,是聚仙亭。傳說,每到春暖花開時節(jié),花仙子便約來眾仙在此相聚,賞花踏青,吟詩作對,彈琴相悅作樂。邁入亭廳,正中擺著三把雕龍古樸木椅,搖了搖,還很沉實,落座正中,冪想我本仙家,此來偶遇眾仙,思想神交,許諾但愿能常相守于此,待退休頤養(yǎng)天年之時,再來相會,賞山花爛漫,聽溪水潺潺、山鳥和鳴,看“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秀敝信c眾神拜別,登樓遠眺,山氣縈繞,層巒疊嶂?;乜疵飞?、梅塘、梅樓,相互倒影,亦詩亦畫,真亦假來假亦真,真真假假,欲辯已忘言。

出得“聚仙亭”右轉(zhuǎn),“雙隆橋”左拐,又是一排依山而建的古樸民宿,全木結(jié)構(gòu),仿漢建筑,樓前屋檐下長條紅燈籠高掛,門前門框上紅對聯(lián)緊貼,和早上靜謐的山村,渾然天成,融為一體,也增添很多神秘色彩,秘境追蹤,拾級而上,一樁樁木樓依勢坐落,除了腳下臺階透露出一點現(xiàn)代工藝技術(shù)外,連空氣里都能聞到古老文化的味道,這里有茶室、民宿、書吧,功能齊全,很適合壓抑匆匆者療養(yǎng)心性,放松心情,結(jié)廬仙境,飛鳥相伴,此中真意,哪是人間,分明置身仙臺。

隨著天色逐漸放亮,清脆的鳥鳴,喚醒了寄住的游人。陽臺門拉開,一紅衣女憑欄遠眺,小北歌聲調(diào)情,美女雀躍歡呼,劃破晨空,又將開啟一天的梅山游園。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比宋幢?,聲先到,梅山塘堤壩上“四方亭”邊走來一人,定神細看,偶遇的是張雪云老師?!笆堑?,享受美山美水的何止是我一個。原來還有美女老師啊。”可面對老師的映景之詩,我居然理屈詞窮,無言以對了,被迫迎合,一個哈哈算是回應(yīng),也用亭上一幅對聯(lián)“日出扶桑春如畫,月禪流水遇知音”以印證、映景。

有趣的是,恰恰此時,水面劃來一葉竹筏,一同學(xué)從吊腳樓廊檐下冒出,一根竹竿,左揮右舞,直奔池心而來,好生艷羨,忍不住駐足壩上觀看。

雨淅淅瀝瀝,越下越大,我一手撐傘,一手托著老師的胳膊,成了同學(xué)們山中風(fēng)景,詩情畫意,看風(fēng)景的同學(xué)在樓上看我們,山水樓閣和他們裝飾了我的眼簾,我們裝飾了樓上同學(xué)們的笑和夢。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