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散文

龍向陽:我跟聶方俊學紙扎

來源:團結報   時間 : 2023-09-04

 

分享到:

2015年6月13日清晨,鳳凰古城上空飄灑著細細雨絲,仿佛是蒼天也在全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這天,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鳳凰紙扎代表性傳承人聶方俊大師不久前的不幸離世潸然淚下。雨點落在身上,也裹著悲傷落在心里,可胸中的那團火卻愈加溫暖通明,我的思緒也隨著雨點開始飄飛。

拜師學藝

5年前,即2010年6月13日,鳳凰縣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帶著我們幾位非遺文化愛好者來到了縣城團魚腦村聶方俊大師家里。師父給我們的“入門”講話至今記憶猶新:紙扎是門“有情”手藝,“要唯藝所圖,不唯利是圖”,提到其從小隨“父師”學藝到獲得各種成功和榮譽的坎坷而出彩的人生經歷;舊時紙扎技藝傳子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而師父已留了幾個火種,如師姐顏春花、田芬及云南、安徽、廣東等地的徒弟,我們要保護傳承好民族民間工藝,不讓老百姓最喜聞樂見、凝聚了中國人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這些工藝失傳,要把握好國家非遺保護如強勁春風的大好機會;師父最后祝福我們能學好為人和紙扎技藝,守紀律、講責任、講信譽,帶著感情去鉆研,早日有紙扎技藝在身。

8天后,鳳凰彩(紙)扎傳習所成立。揭牌儀式上鼓樂齊鳴,相關領導致辭。1995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2009年就被列為國家級傳承人的師父再收學徒。在縣非遺中心的安排見證下,我等5人正式成為大師的徒弟。成了師父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徒弟的我,打心底喜歡這些古老的民間民俗技藝,愿意以自身參與,呼吁更多人去關注呵護和傳承發(fā)展這些“國寶”,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留住我們文化的根,守住精神家園,弘揚我們的中華文化。

之后整整1年,每逢周六、日,我們5名徒弟就準時前往師父家學紙扎技藝。后來我借調州直某部門,工作愈來愈繁重,但紙扎學習一直堅持了下來。周末只要不出差,我就從州府吉首回到鳳凰,進行每周2天的紙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鍛煉。

學藝期間,師父詳細講授了紙扎的歷史淵源及應用,祭祀性、游藝性紙扎分類及龍燈水族、獅子走獸等8大系列,紙扎工藝的材料、工具嚴格選用及14道工序,并手把手地把實際操作技巧傳授給我們。我們在師父的演示指導下,從整竹破竹開始,經剖篾、搓紙捻子、紙纏篾、扎制骨架、裱糊、彩繪、裝飾、組裝等工序做紙扎作品。

我當時遇到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剖篾。竹筒在師父手中服服帖帖很快就成了許多光滑規(guī)整的細細篾條,但到了我手上就是不聽使喚,剖出的篾塊寬窄厚薄不一,破篾、削篾還不時被篾刀劃傷自己指頭。師父便指點我:“小心不要急,要學好均勻用勁。”我包扎好傷口,捆好圍兜繼續(xù)練。

楊再英師姐在我們5人中年齡最大,時年47歲,有點擔心自己學不好。師父就鼓勵她:“多學多練,工多自然藝熟?!?/p>

傳習所成立后的第40天,我們的第一件作品———小金魚完成了,其中僅扎制骨架就用了24種形狀篾、32根篾。師父說,這小金魚以諧音比喻“金玉滿堂”、“年年有余”,非常吉祥。原來,鳳凰紙扎還具有如此豐富的民俗內涵,延續(xù)了傳統(tǒng)社會追求吉祥的意圖,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即聶氏紙扎講究“奇古艷輕”中“古”的含義之一。

后來,我們徒弟個個癡迷于紙扎藝術,用篾骨紙裱作彩繪立體畫,又做出了竹馬、丹頂鶴等一件件其他作品。

期間,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校學生絡繹不絕前來探訪學藝,各級領導和新聞媒體也是常客。一次,央視新聞頻道前來,還把當時在場的師弟田仁友一并采訪。

2011年8月29日,通過1年多的學習實踐,經嚴格的理論與實際操作考核,我們5人順利結業(yè)??h非遺中心和師父為我們頒發(fā)結業(yè)證書。頒證時,近80高齡的師父臉色泛紅,雙手持著大紅證書微微顫抖,明顯很激動。當縣領導念到名字時,我就走上前去鞠躬、雙手接證。當我從師父顫抖的手中接過紅紅的證書時,就好像是從師父手上正式接受了一顆鳳凰紙扎的火種。師父還主動伸出手來與我握手,激動而鄭重。我意識到,這顆鳳凰紙扎的火種將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中。

師徒情深

結業(yè)后我們還經常去師父家,逢年過節(jié)也相約去拜望師父師母。師妹龍鳳梅更是又花兩年時間在師父家?guī)椭黾堅髌贰煾刚绽荜P心我們,誰有困難和心事,他都會不顧年事已高去關心安慰和幫助。師父師母還數次邀請我們5個一起到家團聚,每次師父總要親自下廚。那時,妻子和我有些小爭吵。師父就特別安排聚餐時請她一起來,然后在沒有他人時給我倆囑咐和祝福。我單獨去看望師父時,師父也總會詢問起我妻子情況。

師父家里照例不斷有各級領導、媒體和各地學生前來,還有全國各地和境外人士前來預定、選購作品。我們去看望時,師父就會跟我們聊起最近的這些新鮮事。我還不時看到80高齡的師父進學校課堂講紙扎、赴京參加國家非遺展演等報道。此外,師父還花近10年時間、嘔心瀝血撰寫了圖文并茂的《鳳凰紙扎技藝》一書,該書僅缺部分作品插圖,即將全部完工付梓?!翱戳诉@本書,就能自己動手做紙扎作品。”師父說,“書出來后,給你們徒弟也一人一本。”對于紙扎技藝,師父總是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2015年2月5日近午時,師母打來電話,告訴我說師父早上在家突然因病辭世,要我通知師姐和師弟師妹們。我強忍悲痛,邊通知邊迅速從“三下鄉(xiāng)”現場回到縣城,到靈前拜望師父。那時,師妹黃衛(wèi)情披麻戴孝、眼睛哭得通紅,她一接到我的電話就來了。我則一直懊悔不已,深深自責為何自己不能在忙碌中多抽點時間,在師父還活著的時候多去看望他老人家。

薪火相傳

2月6日,在師父的靈堂里,聶大勇師兄拿出了湖南省文化廳發(fā)來的唁電。唁電稱:“聶老的紙扎藝術獨具特色,自成一派,作品獲獎無數,并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傾注了全部心血,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離世,是我省非遺傳承的重大損失,希望后繼者能秉持聶老的精神,將傳統(tǒng)民俗文化發(fā)揚光大,讓非遺文化薪火相傳?!?/p>

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宣傳口號之一是“像愛惜自己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而師父早就實實在在這么做了。

與師父結緣這些年,除了紙扎技藝我還收獲很多,如規(guī)矩、民俗、求實、勤奮、創(chuàng)新等等。這規(guī)矩是為人做事的規(guī)矩,而春節(jié)期間群眾帶青獅、蚌殼、花籃、花船、笑羅漢等紙扎演出道具,著戲裝自發(fā)來師父家獻藝表演則動人詮釋了鳳凰紙扎這一民間藝術、民俗文化根植于民間和百姓心田。師父的一生是求實、勤奮、創(chuàng)新的一生,他不僅上了央視的實話實說節(jié)目,在現實中也敢于說真話實話,保持著自己的風骨;年逾80高齡還每天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旺盛工作精力,通常上午做紙扎作品,下午繪圖總結、撰寫書稿,每天工作長達8至12小時;他汲取各家之長創(chuàng)造出“聶氏紙扎”飲譽天下,直到耄耋之年,仍與我們年輕人談論裝飾性紙扎等創(chuàng)新發(fā)展問題。

作為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人,師父給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直到生命最后時刻,師父還在考慮不麻煩別人。而他去世時走得如此突然、迅速,“連一句交代的話都沒有留下”。

但是,師父早就留下了火種,而且遍布華夏。當中,最耀眼的當屬其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聶大勇。大勇師兄跟隨師父參加了幾次北京展演展示,特別是2011年6月在中華世紀壇展覽館舉行的“薪火相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徒同臺展演”。師父走后,在師父家里,大勇師兄跟我們幾個師弟師妹說:“父師留下的作品我一件也不賣,全部珍藏;古時守孝要3年,我接下來這3年要對父師留下的作品、資料等進行歸納、整理和挖掘,耐住孤獨、寂寞,潛心研究,讓聶氏鳳凰紙扎不失傳、不失真,并發(fā)揚光大!”

薪盡火傳,薪火相傳。大師之后,一定還會有新一代的大師。我相信,象征東方、喜慶、吉祥的青獅瑞獸,體型矯健威猛,象征中國夢、民族興旺、祖國繁榮的龍,活靈活現,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幸運的魚燈都會久遠地傳承下去……

而我,則愿意以我內心的火種,悄悄地點燃更多人心中的火種……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