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評論

陳浩群:讀《老城十二巷》,致敬一方水土

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3-12-07

 

分享到:

小說的形成是從生活出發(fā)的,并對這段生活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思索、醞釀和積淀。但有的人生活很豐富,并沒有成為一個作家,有的人也許經(jīng)歷并不多,卻有十分敏銳的感官和神經(jīng),能寫出智慧的作品。這是一種天賦,直覺,以及思索。你不能不承認,有些人天生就具備某種能力。鐫子曾說“我是個很笨的人,我只能靠直覺寫作”,我想,她應該就是凡爾賽本賽了。

我所認識的鐫子,是一個生活比較糊涂,社交比較懈怠,文學思索卻特別深遠的人。她喜靜,自己跟自己玩,美術(shù)、舞蹈、樂器、朗誦、烹飪,什么都玩,還玩得不錯。小說、詩歌、散文,什么都寫,都寫得很好。她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執(zhí)著的探索欲,所以她的作品帶有強烈的個人審美和精神哲學?!独铣鞘铩分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精神指向。她在歌頌,她像一只在故鄉(xiāng)樹枝上不倦歌唱的鳥兒,用她婉轉(zhuǎn)悠揚的歌聲,來禮贊這片土地:土地的廣袤豐饒,市井的溫暖熱鬧,灶臺的四季煙火,人們的勤勞善良……像一軸栩栩如生的風俗畫卷,在人們眼前一一展開。這種精神指向,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對民族品德的發(fā)現(xiàn)與禮贊,是對一段歲月的凝望,對一方水土的致敬。

這種深情與溫暖,書中俯拾皆是。

《大戲窩》中的劉八字,這個在小說結(jié)尾才出現(xiàn)名字的人,是被人遺忘的底層小人物,“一生沒干過什么大事”,但他一生堅守花鼓戲傳承,為了帶出一個徒弟傾盡全力,有著堅定的信仰與執(zhí)著的深情。也許,越是這樣簡單的人,對于一件事的堅守才越忠貞不渝。正是這些普通人的堅守與傳承,花鼓戲才得以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大戲窩中的每個人,大師父、二師父、師兄青峰、師姐紅英、戀人七妹,每一個都為花鼓戲的傳承與發(fā)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開春班“臺上是條龍,臺下是條漢”的師訓,就是所有花鼓人昂揚的姿態(tài)。還有在守城保衛(wèi)戰(zhàn)中全軍覆沒的官兵,是寧鄉(xiāng)人不屈魂靈的寫照?!缎∩确弧分械囊t蓮,她見識短淺,甚至封閉自私,但她勤勞樸實,堅韌頑強,她對碧枝的呵護與疼愛,對紙扇工藝的熱愛與堅守,令人感動。賈周正“是個倒騰舊貨的老油條,半買半哄地買了些東西,半真半假地賣了些東西,沒想過要做什么好人”,但他不但真心實意疼愛“憑空多出的一個兒子”,而且最終在尹紅蓮的影響下,回首少年制扇的美好時光,從而決定幫扶她,一起為紙扇制作工藝尋找出路。這是人性光輝的閃爍,也是對傳統(tǒng)手工業(yè)何去何從的一種思考。

《月光光,夜光光》中,花姐姐的寧靜美好,詹醫(yī)生的醫(yī)者仁心,陶三元的一往情深,都讓人看到人性中的柔軟與光輝,哪怕像桑婆婆這樣牽錯一些線、斷送一些姻緣的媒婆婆,她骨子里的隱忍堅強同樣讓人動容。這四個人物的故事基本獨立,鐫子用復式的結(jié)構(gòu)、散文化的敘述,使情節(jié)從容流淌,你甚至意識不到她的寫作目的,但最后她用“半個月亮”將所有人物串在一起,如同小溪匯入大海,形成了一個彼此關聯(lián)的完整故事,體現(xiàn)了一衣帶水,守望相助的鄰里深情,而故事的主題思想便在此實現(xiàn):每個人都是帶著傷痕與遺憾在生活,人人只有不夠圓滿的“半個月亮”,但因為這種守望相助,便能彼此照亮,彼此成全,人生也因此溫柔明亮,熠熠生輝。

《小西門的裁縫鋪》破解了千年來同行相妒的死局,《同福來》揭開了百年老店福旺財旺的秘訣:第一要有良心;第二,還是要有良心?!吨S》讓人領悟?qū)掑秳e人即重塑自己……叛逆的田螺殼,隱藏著一副柔軟的心腸;三次遭遇人生急流的章老師,從不改教書育人初衷;跟婆婆互有嫌隙的孫秀華,家庭遭遇變故后放棄夢想照顧婆婆;命運多舛的海藍姨媽痛失獨子后,在鄰居們的溫情呵護中堅強生活;因過失而使哥哥致死的祥寶,從此不再吃糖,他接過哥哥的豆腐擔子,去把哥哥吃過的苦都嘗一嘗……乃至最后一個故事《壽記》,寫的是經(jīng)營“死人”的行當,洋溢的卻是人世間的溫情。全書最后以一句“學武為健身,不以武欺人,武藝長一寸,見人矮一分”與讀者告別,這既是習武者的美德,也是作者內(nèi)心修為的表現(xiàn)?!独铣鞘铩窂念^至尾,故事?lián)u曳多姿,人性千變?nèi)f化,不變的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相傳的美德,是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豐沛的人性光華。

《老城十二巷》中加插了很多的童謠、山歌、順口溜、花鼓戲唱詞、農(nóng)諺等等,這是鐫子對地方文化的膜拜與傳承,是對故鄉(xiāng)深情眷戀的親切表達,是對這片土地的一次崇高致敬。她恨不得捧出一切家珍:花鼓戲、大筒、皮影戲、麻山鑼鼓、糖畫、寧鄉(xiāng)山歌……這些地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都在文字間飛翔舞蹈,展現(xiàn)著巨大的魅力與蓬勃的生命力。她對于地方文化的關注與研究之深,絕非一日之功,這般如數(shù)家珍,皆因赤忱熱愛。小說是作者思想與人格的體現(xiàn),一個善良正直的作家,不會顛覆正確的道德觀念,一個有大格局的人,作品里能窺見世界。鐫子對于老城的深情描畫,對小說主題思想的深入雕刻,是她的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的深度體現(xiàn),她讓小說的社會功能得以實現(xiàn)。在這一點上,她沒有玩技巧,沒有故作高深,正如她自己所說,是貼地進行的,不狡猾,不油膩。

我對寧鄉(xiāng)的了解,曾限于父親途經(jīng)寧鄉(xiāng)時帶回來的砂仁糕和刀豆花,是一種很美好卻也很單薄的記憶。讀了鐫子的《老城十二巷》,寧鄉(xiāng)老城的面目清晰地呈現(xiàn)在我面前,我看到了高高的城門外流淌著溈江水,看到馬頭墻上的金黃圓月,月中飛舞著青青柳絲,看到碼頭上的烏舡子,廟會中的舞靈獅,還有六橋煙柳、獅顧嵐光等等老寧鄉(xiāng)景觀,看到這座城市的人們在我們面前來來往往,扛著各自的悲歡,扛著沉重而豐沛的人性氣息……我跟著《老城十二巷》,做了一次深情的回眸,看到了一座老城的綽約風姿,看到了她悠久的歷史,豐厚的底蘊,溫暖的人情。

我相信,不論是寧鄉(xiāng),還是鐫子,她們最美的樣子,都在正趕來的路上。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