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散文

有一種美文:凌云健筆意縱橫

來源:新湖南 ? 健康筆記 湯江峰   時間 : 2024-07-01

 

分享到:

認識凌之先生,是退休后的事。我返聘一家黨建雜志社。正值主題教育如火如荼,雜志社領導要求策劃一期主題教育專刊,約請各行各業(yè)學習教育稿件,以見全面。一天,我習慣瀏覽湖南日報理論版文章,時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肖凌之先生發(fā)表在報上的一篇大作,我一口氣讀了下去。他寫的理論文章跟別人的風格不太一樣,他把有意義的事寫得有意思,把一些道理講得很有味道,令人耳目一新。

于是,我找到凌之先生的電話,邀請他為主題教育撰稿。沒有過多的客套,凌之先生爽快答應了。還說,這是他應盡的職責。幾天后,雜志郵箱就收到凌之先生一篇三千字左右的文章,寫的是文化傳承和守正創(chuàng)新。談到如何鑄就新時代湖湘文化的新輝煌,凌之先生用了“紅色文化——古色文化——綠色文化”三個關鍵詞來闡述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賡續(xù)三湘歷史文脈,譜寫湖湘文化華章的理念。一位文化官員的思考與格局躍然紙上。

雜志刊出他的文章后,我便將雜志送到他的辦公室,凌之先生熱情招呼迎進,一點架子也沒有。平易近人、儒雅敦厚的樣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許是同齡人,或許是同一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機緣,我倆一見如故,聊得開心。

聊到我曾讀過“有一種……”系列的帶有理性思考散文,每篇通過一個主題來解讀人生,凌之先生凝神靜聽。如《有一種美境,叫淡然》《有一種自由,叫自律》《有一種溫暖,叫善良》等等,這些文字如清亮的山溪,沁人心脾;有如天籟之聲,直抵心靈。作者石川。此時,凌之先生微微一笑。原來,石川就是他的筆名,倍感親切,頓生敬佩。幾天后,凌之先生轉發(fā)最新創(chuàng)作的《有一種尊重,叫傾聽》給我,文章配以聲情并茂的音頻朗誦,在時刻新聞客戶端刊發(fā)后,幾天瀏覽量高達110萬多,人稱名副其實的“老來俏作家”。

與凌之先生交往中,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有家國情懷,敢擔當,又努力精進的人。議歷史、聊文學、談現(xiàn)實都離不開對國家、對民族、對家鄉(xiāng)的深情眷戀同熱愛。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將這一種理想抱負,化作美好的文學意境。因而,凌之先生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創(chuàng)作,有不少佳構美文見于大報小刊,出版過專著,有好多文章,被廣泛轉載傳播,被受眾剪報張貼,更有不少父母和老師將文章打印成冊供孩子們閱讀,每篇文章在網站上的閱讀量數(shù)十萬或上百萬,有的還超過了千萬。

黨建雜志設有“機關文苑”欄目,專發(fā)機關干部的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文藝作品,受眾看完嚴謹嚴肅的理論文章后,切入一些與黨建有關的輕松愉快的文學作品,一直是辦刊人的追求。凌之先生深諳其理,沒多久,他將《有一種美德,叫厚道》首投雜志,他把一個人的厚道寫得生動形象又地道,耐人咀嚼;把厚道歸納為“熱心、真誠、謙虛,包容、穩(wěn)定”,定義厚道人“從不算計,從不欺騙,從不戲弄,不詆毀人,不出賣人,不嫁禍于人”。著實把厚道的道道,講得清清楚楚,寫得通透厚重,是作者身為厚道人的本色使然。

凌之先生世代務農,家境貧寒。鯉魚跳出“農”門前,每天的日子,就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腳踏實地忙耕耘。閑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捧起書本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小自強自立的凌之先生考上大學,是恢復高考后村上第一個大學生。

我其時想,如果沒有早年鄉(xiāng)村的生活成長經歷,凌之先生就體會不到社會底層的艱苦,不會形成對人生和生命的終極關懷;如果沒有新聞出版、副市長、市委常委、省市宣傳部等多崗位的歷練,凌之先生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的多維度思考就沒有這么深刻透徹。廣博的工作生活閱歷,成為他思想的土壤。而愛好讀書,則造就了他思想的深度。他既從古代經典的經史子集中汲取養(yǎng)料,又從現(xiàn)代社會科學書籍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還從近代思想家、哲學家的著作中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達到了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的境界。

一個人的格局往往決定他所站的高度。我觀凌之先生的散文,不僅僅因為信手拈來的優(yōu)美文字,還因為他高遠的立意和深邃的思想,以及其氤氳的意境,受眾可以在美文的享受中,與他的思想一起共情共舞,這是凌之先生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凌之先生筆下的景與物活靈活現(xiàn),你無需想象就可以觸摸到、感覺到,并與之共鳴。他寫《家鄉(xiāng)到處臍橙香》:“進橙園的路是砂油七彩路。我們走進園里,猶如走進一幅讓人心花怒放的豐收畫里。園子斜斜掛,滿坡叢叢綠,綠里金光閃。那結滿碩果的橙樹,一排排、一列列、一樹樹,在陽光的照耀下,又享受著微風的吹拂,格外的耀眼,格外的好看,格外的動人。站在一棵被果實壓彎腰的臍橙樹下,撫摸一個個可愛的臍橙,仿佛摸住了心儀的尤物,不忍放開,贊嘆不已、欣喜不已?!?/p>

他寫《小區(qū)林中的鳥兒》:““姐兒!姐兒!”“哥兒!哥兒!”“妹兒!妹兒!”“弟兒!弟兒!”“咯里-咯里!”“咕咕-咕!”“嘰咯!嘰咯!嘰嘰咯”……這樣那樣的聲音,銀鈴般的搖動,牧笛樣地吹起,婉轉式的蕩漾,有時也似鞭炮般響起,抑或是孤音,抑或是和鳴,在小區(qū)里穿透著,飄散著?!?/p>

凌之先生狀景寫物時,是以自身的觀察、體驗、思考為旋轉變化的視角,不斷地從形、聲、色、味等諸方面切換鏡頭,形成一個個唯美的意境,霎時激活讀者的感官。如《大圍山漂流記》“這一路,河道迂回曲折,忽而狹窄,忽而開闊,忽而轉彎,忽而直行,忽而奔瀉,忽而平緩,我們仿佛置身于 ‘船到山前疑無路,潭過灣轉又一灘’的意境。我們穿叢林、渡險灘、越激流、過卵石、轉旋渦、沖浪尖,時而是輕盈如燕,時而是奔騰如虎,時而是飛龍在天,時而又是鴨游平湖,有震撼但無險,有刺激但無害,有美景但無污,有歡樂但無邪,有清新但無雜,有涼快但無傷,雖是渾身的濕透,卻是奇妙無比的美哉、爽哉。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漂流要義么?”這種切換式的觀察和體驗,就像電影蒙太奇手法,領著受眾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讓人一下子對作品描寫的對象有一種心靈的感應,即刻產生尋美而去的強烈愿望。

你看《張家界的水》“那金鞭溪的水,就像是如花似玉、嬌嫩艷麗的少女,讓人心生愛憐與安靜。她從黃石寨、腰子寨、袁家界的巖石縫中羞答答地汩出來,又在奇峰峽谷中嬉戲、匯集和逶迤而行,一路由一垛又一垛、一排又一排的石英砂巖奇峰所守護,由一叢又一叢、一片又一片的綠林所掩映,伴著花香,和著鳥鳴,或寂然無聲,或潺潺歡歌……金鞭溪的水,就是這樣的迷人,充溢著少女般的純情與風采,清新,清澈,清純,清甜,清秀,清幽,出落得青春欲滴,美得超凡脫俗,妙得讓人目瞪口呆、啞口無言,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無法自持?!睂懴删呈ニ痴盏氖亲髡吆翢o纖塵的心境,只有內心澄明的人,才能在這種美景中,心靈得到升華與禪悟。

哲理之美是我讀凌之先生散文的特別感受。他的每一篇散文激蕩心靈的金句,都是通過遣詞煉句、謀篇布局、探幽發(fā)理等熔煉出來的。讀他的作品,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其筆下天地之壯美、眾生之謙卑、生活之美好,還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修養(yǎng)。這種境界是歷經人生苦難、砥礪前行而又不斷地從思想熔爐中淬煉成金的。

他在《有一種陽光,叫微笑》的文章寫道:“其實,人間也存有一種陽光,它是由人自主決定而產生,既可以自己享用,自己賦能,也可以傳遞友善、福澤他人。那就是人人都會放射、個個都能領會的被稱之為微笑的面部表情。這種表情,叫微微的笑、輕輕的笑、不費力氣的笑、爽朗的笑、甜甜的笑,只是嘴角一揚、眉毛一展、臉面一舒的功夫,它可以讓容顏煥發(fā)光彩,讓心情舒暢,讓精神振奮,讓焦慮減輕,讓時光不老,讓他人親近、舒服和溫暖?!彼盐⑿懙脿N爛如陽光般熱情,努力做自己的太陽,溫暖而有力量。

凌之先生的散文眼界寬、站位高,政治敏銳性強等,得益于他得天獨厚的資本;他長年生活成長在最基層,接地氣,觀察細致,體會深刻,懂得感恩。長期擔任宣傳部門領導,卻不為官所羈絆,不為名所拖累,探求真理、敢講真話的氣概和品格,在同類人中屈指可數(shù)。他用如椽之筆為時代點睛,為社會放言、為凡人立傳。他從小事小景小品切入,追求大散文、大視角、大境界,以致他散文盈滿崇高的生命價值和至美的風骨。

111_conew1.jpg

一個人有文化的使命、精神的意識、價值的追求,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質量和生活的意義。作家如果沒有深邃的思想,斷然寫不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散文來。無論是魯迅的《朝花夕拾》,季羨林的《牛棚雜憶》,巴金的《隨想錄》,還是英國哲學家的《培根隨筆選》,法國思想家的《蒙田隨筆》,都飽含著深刻的思想,對民族、對社會、對人生的殷殷關切與哲學思索。這些年來,凌之先生創(chuàng)作的《人生當有》系列散文作品,之所以得到受眾的熱捧和點贊,于受眾來說,金句頻出,最能觸發(fā)長久感動,最能喚醒種種回憶,最能引起深層的思考;最能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

前不久,湖南省文化館舉辦2024年“世界讀書日”讀書分享活動,凌之先生以《有一種風雅,叫讀書》為題,分享了人生路上與書結伴,與書為友,不是逢兇化吉,就是輕車熟路的感人故事,通過讀書,實現(xiàn)了個人的化繭為蝶,實現(xiàn)了命運的華麗轉身,實現(xiàn)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迎來了廣闊的嶄新天地的人生感悟。在場的人沉浸在他的分享中,感受堅持讀書的人,心靈有溫度,生活有情趣,能夠把持自己的人生,擁有自己的心靈皈依和精神家園。

他動情地說:“一個人一旦把書讀多了,讀通了,讀好了,讀出個津津有味,讀出個博聞強識,讀出個朝氣蓬勃,讀出個與時俱進,讀出個智慧達人,讀出個登高望遠,即便不想風雅也是真正的風雅樣?!?/p>

凌之先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學識淵博,手不釋卷。熟悉宣傳理論和實踐,堅持不懈地學習積淀,多年職業(yè)生涯開闊了視野和胸襟,使得他的散文豪邁大氣,凌云健筆意縱橫,似長江黃河,恣肆汪洋,又接地氣,散發(fā)著迷人的泥土芬芳。難怪有人說,有一種美文,叫凌之。(湯江峰)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