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遞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新書快遞

龍駿峰《拾光里的湘西》

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4-01-31

 

分享到:

111_conew1.png

近日,湘西青年作家龍駿峰新作《拾光里的湘西》散文集由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由吉首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湘西州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原主席田茂軍作序推薦?!妒肮饫锏南嫖鳌肥且槐久鑼懴嫖鳉v史地理、村寨文化和民族風情的散文集,全書分為六個章節(jié),內(nèi)容主要涉及苗疆邊墻、古橋古道、乾州八景、湘西村寨、宗教建筑和書院文化。書中故事來自作者多年田野考察實地走訪得來的第一手珍貴資料,通過白描式的寫作手法和劇情式的細節(jié)敘述,以質(zhì)樸的文風、深情的筆觸,娓娓講述湘西歷史人文之美,生動展現(xiàn)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蘊,讓讀者可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和美好的閱讀享受。


作者簡介:

龍駿峰,男,苗族,湖南吉首人?,F(xiàn)在民盟州委機關(guān)工作,系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湘西州作協(xié)副秘書長、吉首市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喜愛旅游和寫作,喜歡研究地方文史,實地走訪了武陵山區(qū)600多個村寨,撰寫了大量村寨文化文章。參與編纂《湘西民族文庫》《湘西》《湘西州地名錄》《吉首美麗村寨》《吉首民俗》《吉首故事》等叢書和圖書共30多種。著有散文集《拾光里的湘西》。


新湘西·新作家·新書寫(序)

田茂軍

《拾光里的湘西》是一本值得關(guān)注的新書,因為它是湘西新作家書寫新湘西的嘗試與探索。

作者龍駿峰是湘西的普通寫作者,就聲名而言,并不顯赫,因此,當他出現(xiàn)在文學視閾時,有著陌生的名字和嶄新的面孔,但這并不妨礙他持久而又真誠熱烈地書寫故園、歌唱湘西。

湘西是一個行政區(qū)劃,是一個地理空間概念,但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文化湘西早已超越地理空間的范疇,包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風情內(nèi)涵以及豐厚外延。

作者嘗試跳躍出湘西地理尤其是純粹風景的單一書寫,將湘西自然風景的描繪與人文風情的記錄、探索融合起來,既有主觀感性的表達,又有理性冷靜深入的思考,以此給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多元立體的、多姿多彩的、置于當下視野的新湘西。

作為湘西本地人,具有苗族純正血統(tǒng)的龍駿峰,喜愛旅游和寫作,熱衷地方文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實地走訪了武陵山區(qū)六百多個村寨,每到一個村寨,他必定采訪故老,尋訪古跡,探尋逸聞軼事,進而積累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發(fā)表了一大批融文學性與紀實性于一體的作品。他說,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十余年來,作品隨寫隨發(fā),從未作過專門統(tǒng)計。駿峰為人低調(diào),矢志用文字守望湘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過他的文章走進湘西、了解湘西、愛上湘西。他這本《拾光里的湘西》是他的第一本作品集,也是一本描寫湘西歷史地理、村寨文化和民族風情的文化散文集,以質(zhì)樸的文風、深情的筆觸,娓娓講述湘西歷史人文之美。如《乾州八景》就生動再現(xiàn)了乾州古城的自然風情和歷史榮光。如《排捧苗寨:田野的奇跡》記錄作者和友人走訪兩個同名排捧苗寨的故事,尋找晚清鄉(xiāng)賢石文魁捐資修建的古橋梁的經(jīng)歷,文中還描寫了兩百多年來吉首、花垣、保靖及周邊苗族地區(qū)先民篳路藍縷遷徙跋涉的歷史。作者通過白描式的寫作手法和傳奇性的細節(jié)敘述,書中很多故事來自作者田野考察實地走訪得來的第一手珍貴資料,生動展現(xiàn)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具有很強的民俗志書寫與記錄的特征,對于研究湘西地方民俗而言,也是一本值得參考的重要書籍。

駿峰因生長在湘西、生活在湘西,其文其作就自覺擺脫了“被描寫”的狀態(tài),成為錢理群先生所言的“自己寫”,和“他者”走馬觀花式的寫作比較,他的寫作無疑更主動,更可信,更親切,更深入。讀者從他的《拾光里的湘西》一書中,可以重新“發(fā)現(xiàn)湘西”,也可以重新“認識湘西”。

(田茂軍,吉首大學文學院教授,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湘西州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原主席)


部分節(jié)選:

《碗米坡》

從保靖縣城沿酉水上行,五六十里后即到碗米坡,狹窄幽深的河谷到此顯得開闊起來,兩岸有許多人家,小小木屋掩映在蒼翠松林中,露出一角黛瓦,極是美麗可愛。

河水碧綠而清澈,如翠如翡,在陽光下瀲滟著鱗鱗銀光。小船往來水面,劃出道道波紋,將倒映在水里的藍天白云揉弄成碎片。河流從遠山蜿蜒行來,重巒疊嶂,川流不息,那種大開大合的氣勢令人心神激蕩,為之傾倒。

這地方原來叫拔茅,是酉水河上有名的老碼頭,曾經(jīng)幾多繁華。當年從碼頭起步,近兩里長的石板街沿山勢一路向上,兩邊布滿錯落有致的古老吊腳樓。每逢趕場日,長街上熙熙攘攘,山中老農(nóng)捕獵的野味,水邊人家網(wǎng)撈的河鮮,還有從下江運來的日常用品、奇巧百貨,從街頭到街尾,琳瑯滿目,讓拔茅老碼頭成了周邊村寨老百姓眼里的“大地方”。本世紀初,政府在這里修建湘西州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碗米坡水庫,攔江截流,高峽出平湖,拔茅古街被淹沒湖底,往事如流水,滔滔東逝去。庫區(qū)移民搬遷,在上游不遠處另起新址并改名碗米坡鎮(zhèn),老碼頭開啟新歷史。

新建的碗米坡鎮(zhèn)在水庫大壩上游數(shù)里外,白色樓群坐落水邊,倒影映在碧綠湖面,有小船劃過,波紋遠遠蕩漾開來,倒影時而破碎,時而復合,畫面朦朧美麗。對岸山嶺全是蒼翠松林,偶爾露出楮紅色的崖壁,古意蒼然,令人心曠神怡。小鎮(zhèn)不大,有一條“丁”字路,還有個小公園,公園門口連著酉水碼頭,大大小小的渡船隨意橫放。河邊有兩三家水上飯館,招牌菜就是庫區(qū)特產(chǎn)的鮮魚。碗米坡的魚在保靖很有名氣,尤其是角角魚和桂魚,肉質(zhì)鮮嫩肥美,用當?shù)貍鹘y(tǒng)做法烹調(diào),做成鮮魚火鍋,味道獨特,令人吃了還想再來。

從碼頭望去,視野開闊,兩岸青山相對,一汪碧水東流,目光盡頭不可見處,即是土家族發(fā)祥地首八峒。村子位于黔山腳下,酉水北岸,相傳土家族祖先有八個兒子,各住一個區(qū)域稱為一峒,八個峒主合稱“八部大王”,首八峒是八峒中的第一峒,后人在此修建八部大王廟四時祭祀。首八峒的先祖是農(nóng)歷六月初六生日,每年的這個日子,保靖、龍山乃至重慶酉陽等縣的土家族人,都會聚集于此舉行祭祖大典。首八峒現(xiàn)存有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所建的八部大王廟遺址,又叫首八峒遺址,這是湘西州唯一的八部大王廟遺址,在本地土家族人心目中有至高地位,更是研究酉水流域文化和土家族古代風土習俗重要文物。

酉水,又叫北河,在沈從文的文章里寫作白河。二十世紀初,沈從文在保靖呆過很長一段時間,那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青年時光。當時他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做文書,陳渠珍以保靖為中心,推行湘西十縣聯(lián)防自治,長年駐扎保靖。沈從文就是在保靖期間受陳渠珍熏陶,得到系統(tǒng)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和歷史的機會,同時又受從長沙來的印刷技師趙龜武影響,接觸到了一批“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刊物,思想迅速發(fā)生改變,產(chǎn)生了想要去大城市闖蕩的念頭??筷惽滟Y助,1924年9月,他從保靖出發(fā)前往北京,最終成長為一代文豪。沈從文對保靖懷有深厚感情,留下了《保靖》《學歷史的地方》《一個轉(zhuǎn)機》和《白河流域幾個碼頭》等散文名篇,并在1986年初秋對從家鄉(xiāng)來北京看望他的鄉(xiāng)親們說:“保靖是我走向人生的第一站,倘若老天爺還給我機會,我還想從沅陵坐船逆酉水而上,到保靖故地重游一趟。”那一年,沈從文已是84歲高齡。

青年時期的沈從文,多次坐船在酉水河上來回奔波,他肯定在拔茅老碼頭泊船作過停留?;蛟S,還抽空到石板街上打了個轉(zhuǎn),察看小街古樸的風土人情,并為水邊的吊腳木樓和兩岸的景色所陶醉。河水清澈,萬山蒼翠,不斷有商船溯水而上,成群結(jié)隊的纖夫打著赤膊在石灘上奮力行走,河谷中回蕩著響亮悠揚的酉水 號子。這一切景物,后來都化成了他筆下優(yōu)美動人的文字。

從拔茅到碗米坡,歲月變遷,時代進步,湘西社會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有些事物從未改變,比如眼前的這條酉水,仍然還保留著當年沈從文描寫的模樣:那河極美麗,渡船也美麗……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