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湘軍動態(tài)

方雪梅:夜宿清溪村

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4-03-08

 

分享到:

入夜,日光從遠山近屋上收隱后,清溪村就跌入了極深的靜里。吃過晚飯,在平闊的清溪路上散步。沿途樹影、荷塘、農(nóng)家小洋樓里的燈光,遠處的犬吠,以及蟄伏在草木土腥味里的春意,與周立波先生的文字,紛紛跳出來,又急急忙忙拐到眼前的“大塅”上,陪同我了解這個被文學厚惠的村落。

我曾經(jīng)三來清溪,皆走馬觀花,若風行水面,此次得以落腳,歇上一晚。清溪村的夜,于我仿佛是一卷有待打開的冊頁,里面繪滿了各種故事。

借著清冽的路燈光,在行道樹間的各種指示牌上,我看到了遲子建書屋、曹文軒書屋、賈平凹書屋、劉慈欣書屋的字樣。不經(jīng)意路過的幾棵大樟樹、幾堵磚垛上,著名作家們的心聲,寫于墻,懸于枝,讀來情致各異,令人欣然。這里的二十一棟書屋,萬千冊藏書,讓文學氣息與村莊的柴煙氣息交織,成了中國鄉(xiāng)村的新味道。

通往映山紅花谷的路,從橫亙的石長鐵路橋下穿過,橋墩上繪著一幅幅《山鄉(xiāng)巨變》的場景畫。來去的列車,不時轟隆隆地犁開夜幕。不遠處的清溪劇院,燈光流溢。大約是看戲散場了,有摩托和汽車,晃著一柱柱車燈,從投花漫舞的路上魚貫而過。一問,才知村民們看的是根據(jù)周立波小說改編的花鼓戲《山那邊人家》。

忽然想起立波書屋主人卜雪斌記憶里的清溪村之夜。他說,那時村里沒通電,收茶籽的季節(jié),全家人晚上在煤油燈下挑選野茶籽。困得眼皮睜不開時,大人就會從嘴巴里吐出一些神鬼故事,驅(qū)趕倦意。天色還沒有斷黑,村里便家家關(guān)門閉戶。哪里能像現(xiàn)在,每天將夜未夜時,音樂飚到四處,在荷塘木棧道散步的爹爹們都知道,堂客們的廣場舞架場了。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卜雪斌,每天晚上“啃”一章《山鄉(xiāng)巨變》,讀了四遍后,他曾經(jīng)輾轉(zhuǎn)異鄉(xiāng)與苦日子過招的人生“暗夜”,終于見到了絲絲縷縷的光亮——他也能“粗人干細活”,把村里的第一家書屋,打點得紅紅火火了?,F(xiàn)在,在外打工的村民,都紛紛回鄉(xiāng)上班,成為書屋的管理員、保安、電瓶車司機、保潔員,或成為民宿的老板。他說,村民可以坐在家里掙錢,這都是托文學振興鄉(xiāng)村的福。

此刻,清溪村的夜空下,有新柳與梅花的淡淡馨香。我眼前總晃動著鄧秀梅、李月輝、劉雨生們打著柴禾火把,頂著星光月色,走村串戶的身影;晃動著周立波荷鋤挑擔的身影……不管光陰如何夾擊,他們的精神氣質(zhì),超絕的意志力,依舊會在這片鄉(xiāng)土,呼吸、吐納、生長。

回到住所“書香宿一號”。在門口的楊梅樹下,與住隔壁的八十八歲村民楊愛云老人及其兒子鄧榮聊上一陣。這幢白色的二層樓房,是他們的祖屋,被改建成三部分:自住、書屋和民宿。與村里其他二十多戶民居的房東一樣,每年的房租收入,讓母子倆有了不斷高漲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民宿裝修精美的偌大客廳里,幾位女作家圍幾而坐,談周立波,談他筆下的人物,談今天各自觸摸到的這個鄉(xiāng)村的真魂。這個場景,與《山鄉(xiāng)巨變》描述的合作社開會的夜晚,疊化在一起,有種時光交織、秉性同質(zhì)的奇妙律動。

是夜,我腦海里思緒蒸騰:周立波的胞衣地,被文學提升了海拔,又因文學得以重振門楣,名揚四方八極,成為中國鄉(xiāng)村的新坐標,其一顰一笑,一欣一喜,都與文學有一種深情的契約。

我想,清溪村依托文學助力鄉(xiāng)村發(fā)展的新路徑,必然會在千萬個中國鄉(xiāng)村的上空,激蕩起烈風迅雷般的回響。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