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閱讀>評論

曉江:且看,以文物講好中國故事

讀《文物講中國史》

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4-05-17

 

分享到:

0_副本.jpg

如果文物可以開口說話,那它們自己口述的經(jīng)歷將會是最真實鮮活的歷史記憶。甲辰谷雨,收到新書《文物講中國史》(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不勝欣喜。全書以文物為引,以時間為脈,以文化為根,串聯(lián)起中華文化上下萬余年的文明進程。從原始社會的文明啟蒙,到春秋戰(zhàn)國的大爭之世,到秦漢隋唐的盛世華章,到宋元明清的燦爛輝煌,華夏文明傳承不絕,一脈而來。

以時間為脈,串聯(lián)華夏文明

文物浩繁,如恒河沙數(shù)。如何在眾多的文物中精選取舍,需要厘清一條敘事主線,并圍繞其展開。時間便是本書的敘事脈絡(luò),全書以歷史演進分冊,從《原始社會篇》到《明清篇》共8冊。每冊以朝代更替次第展開,由國內(nèi)文博領(lǐng)域的一線專家親自執(zhí)筆,圖文并茂,既介紹文物本身的情形和價值,又講述與文物相關(guān)的歷史典故或史實,反映出文物所屬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與歷史意義,做到前后呼應(yīng),呈現(xiàn)華夏一脈,傳承不絕。

如《三國兩晉南北朝篇》,此篇涉及的朝代更替頻繁,若非以時間為脈,則難以清晰地呈現(xiàn)這段中國歷史上政治最為動蕩,思想文化卻豐富多姿,對外交流也不斷加深的大時代。孫吳青瓷塢堡、西晉青瓷羊、成漢“漢興”銅幣、北魏元羽墓志、北周玻璃碗等,一件件彰顯時代屬性的文物,既是時代的敘事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以文物為引,講述背后故事

“六朝文物草連天,天淡云閑今古同”。文物是華夏先民重要的歷史見證,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不僅是我們一代人的責(zé)任,也是后輩學(xué)人的共同使命。

《文物講中國史》在撰寫過程中,每每以文物為引子,在細數(shù)文物故事之后,再詳細解讀它背后的歷史典故,《明清篇》中開篇便以“明孝陵石刻”為引,隨后則講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波瀾壯闊的一生,給人以啟迪;又如以清代“施瑯石雕像”為引,對康熙年間朝廷收復(fù)臺灣的經(jīng)過情景再現(xiàn),令人心潮澎湃;寫到明代編修《永樂大典》時,朝廷匯集了全國英才,可謂“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咸集于京師”,盛況空前;寫到《永樂大典》因遭受歷代戰(zhàn)火而損毀時,又無比慨嘆惋惜;寫到“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時,對嵇康的枉死表達了對政局的痛恨與無限惋惜,在政局動蕩人人自危的時代,很多人為了生存而依附權(quán)貴,而嵇康卻不曲意逢迎,散發(fā)出自己的人格魅力與卓越風(fēng)采,不愧為真名士。

以文化為根,啟發(fā)后輩學(xué)人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通讀本書,作者在講述文物故事的同時,更多的著眼點放在了講述文物所屬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與歷史啟示,努力拉近文物與讀者的距離,以心交心,感悟文物背后的歷史智慧,從中汲取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如觀“鄭和銅鐘”,可體會鄭和七下西洋是何等的史詩壯舉,而“宣德化而柔遠人”的和平政策,又何嘗不是華夏文明協(xié)和萬邦的博大胸襟的體現(xiàn)。又如覽“金山嶺長城”,在驚嘆長城的巍峨雄奇之外,打動你的更是戍邊將士們那顆不懼艱苦而保家國平安的愛國之心。

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文博工作者,面對文物的時候,心中會自然升騰起崇敬之情。這既是對文物工作的熱愛,也是對文物經(jīng)歷歲月流轉(zhuǎn)之后的欣喜與敬意。在《文物講中國史》輕松明快的語言中,感受文物帶給我們的新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體會華夏文明包容、創(chuàng)新、博大、和平的文化內(nèi)蘊。孔子曾言“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弊x《文物講中國史》,當(dāng)亦有同感。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