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派 | 何晶 時間 : 2025-03-27
分享到:
近日,以“課本里的北京,生活中的閱讀——百年北京文學中的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術”為主題的分享會在北京舉辦。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吳欣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年文學中的北京”主編張莉,古典文學碩士、北京市第十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梁琦圍繞“百年文學中的北京”叢書,開啟了一場文學與教育的深度對話。
從觀察力到感受力,再到表達力
作為“百年文學中的北京”系列叢書的主編,張莉希望通過文學作品展現(xiàn)百年以來北京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變遷,并且能夠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散文是基于我們真實體驗的文體”。在張莉眼中,《散文中的北京》是一百年來所有的作家在一起進行同題作文,共同討論如何理解北京,以及北京為何如此迷人。
張莉認為,散文的魅力在于其真實的情感和豐富的信息量?!扒楦心芰渴钦f一個作品有沒有讓我們動情動心,我們看待世界、理解生活的角度,有沒有因為這個作品發(fā)生變化;信息量則可以拓展我們對生活的理解,這直接表現(xiàn)在作家對名詞的運用上?!泵~的準確使用,正是作家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獨特感受的體現(xiàn)。
“當我們讀一篇經(jīng)典散文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作家的表達力,他是怎么把它寫出來的;透過表達力我們看到的是作家的感受力,他對生活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透過感受力我們看到的是觀察力,他從哪些角度去觀察北京的生活、觀察我們身處其中的這座城?!眳切漓б矎娬{(diào)了觀察力以及“名詞”在寫作中的重要性?!拔医?jīng)常跟學生說,不要試圖用一大堆形容詞去描述要做的事情,用一個最精準的概念去概括,讀者就能知道你要說的到底是什么。這就是從觀察力到感受力,再到表達力的寫作訓練過程?!?/p>
而在《小說中的北京》中,讀者可以看到北京文學乃至中國文學的重要作家,以及他們筆下的北京所呈現(xiàn)的不同氣質(zhì)。張莉認為,這些作品不僅展現(xiàn)了北京的歷史和文化,還通過不同的語言風格和敘事手法,呈現(xiàn)了北京人的精神氣質(zhì)。
關于《詩歌中的北京》,張莉特意挑選了一些和日常生活緊密連接的作品,“詩人們理解的詩性的瞬間,其實更接近于普通人。而詩意是需要提煉的,我們需要深入的思考,但我們有時候也需要一些夢幻的、甜蜜的詩意?!?/p>
AI時代的深度閱讀:從碎片化到升維閱讀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孩子們的閱讀習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學生沉迷于短視頻,閱讀呈現(xiàn)出淺表化和碎片化的特征。針對這一問題,吳欣歆強調(diào)了“升維閱讀”的概念,即閱讀觀念的提升。
吳欣歆認為,人工智能時代雖然帶來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但學生可以通過升維閱讀,提升觀察力、感受力和表達力?!斑@個時代就是碎片化的、多模態(tài)的、各種媒介都在輔助閱讀,誰都無法改變這個趨勢,那我們索性沿著表達力回溯,去發(fā)現(xiàn)感受力和觀察力。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作者身處的世界,但我們可以去看他筆下描述的世界,去思考為什么他會寫那么多的名詞,而自己卻只能比較模糊地概括一個場景。這是我們要借助人工智能實現(xiàn)升維閱讀、升維寫作的過程?!?/p>
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人的創(chuàng)作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對此,梁琦認為:“雖然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能文采華麗,語言很美,但它在情感碰撞和思維邏輯上,仍然不如人的創(chuàng)作,這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人的原因?!?/p>
梁琦說,無論是學生還是普通讀者,在閱讀時都可能會陷入“無效閱讀”的狀態(tài)?!拔覀冃枰伎嫉氖?,我們閱讀一部作品是想知道更多還是體驗更多?還是因體驗而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這樣深度的閱讀,必須由那些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的、富有魅力的文學作品來承載?!?/p>
張莉認為,人工智能閱讀無法代替人自身的閱讀體驗?!叭斯ぶ悄芸梢愿嬖V我們文章的觀點,但我們閱讀時不僅僅是提取觀點,還要深度理解這個作品的思路。人工智能可以告訴我們游泳很好,有利于我們的健康,但是游泳本身帶來的海水的冰涼、身體的抽搐,包括我們在水里的愉悅感和畏懼感都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對于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張莉建議小朋友先培養(yǎng)閱讀興趣,青年人則應挑戰(zhàn)有難度的深度閱讀,警惕短視頻等流量文化對注意力的控制。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