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散文學會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學會>省散文學會

亦云:瑤家春祭

來源:   時間 : 2016-08-05

 

分享到:

  三月的一天,一位朋友邀請我參加藍山縣匯源鄉(xiāng)荊竹坪一年舉行一次的瑤家春祭。這是一種祭奠先祖、送走傷神的古老而原始的儀式,名為香龍送船。

  祭祀那天,微雨輕飄,南風徐來,陌上桃花已開。清晨六點多,我們懷著好奇而虔誠的心從藍山縣城出發(fā),趕往匯源鄉(xiāng)荊竹坪村。

  瑤族是一個富有民族文化魅力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創(chuàng)造了極具民族特色的瑤族文化藝術。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就有著關于瑤族始祖盤古的神話記錄。很多人知道瑤族歌謠源遠流長,有很高的文學和歷史研究價值,卻鮮有人知道具有同等研究價值的瑤族祭祀。

  在遠古時代,瑤族各種原始的祭祀儀式非常多,隨著時代變遷,有的祭祀活動演變成為現(xiàn)在的廟會,有的已失傳,有的仍以原始的祭祀形式在一些偏僻的瑤民居地地小范圍內流傳,外人知之甚少。

  一路前行,山路蜿蜒崎嶇,村莊人煙稀少,頭頂有浮空如藍,路旁有茂林修竹,四野一片靜謐,空氣清新,散著淡淡的葉香。

  干練的趙支書熱情地帶我們來到陸龍廟前。這是一間十來平方米的小瓦房,因為里面供奉了瑤民的先祖和瑤族神靈的牌位,它才成為廟。它是一間有靈性的廟,也是荊竹坪村民們精神上的避難所。陸龍廟里供奉的不是一般的神,是瑤民先祖。村民們每次來這里朝圣和祭祀,都可以得到一種使內心平靜與安定的力量。

  陸龍廟前很熱鬧,一邊是幾位年長的老者在準備祭祀用的香案、香爐和紙錢,一邊是一群青壯年在用雙手編織草龍和龍船。天還不亮,荊竹坪村34戶人家的成年男子就早早翻過一座座山嶺,來到陸龍廟前準備這場一年一度的隆重儀式了。法師和壯漢們臉上的虔誠與肅穆似乎在告訴我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儀式,而是一次宗教信仰與民族崇拜的洗禮。

  八點吉時一到,兩位法師開始在陸龍廟行祭。

  廟內的祭臺上擺了一根蠟燭、三根香、一只碗和七個杯子。一位法師在廟內供奉神的牌位前點上香,用緩慢而嚴肅的語調念祭祀的歌謠。他那恭敬的態(tài)度,那專注的眼神,顯然是向上天祈求保佑的神情。他是在祈求他們的祖先和神靈保佑村民風調雨順,有好的收成,告訴每戶來到廟里祭祀的當家人(只能是男性),也是在祈求村民身體康健,不被外界打擾,永遠過著安靜無爭的生活。

  數千年前,他們就是這樣祈禱的,那時候刀耕火種,以狩獵為生,溫飽沒有保障,還要面臨被其他族人侵犯和被野獸攻擊的危險。那時候,他們對這一切都感到迷茫和懼怕,通過祭祀,他們感覺到了臆想中的神靈和祖先的庇佑。這些庇護如同一道無形的金剛衣披在他們身上,消解了他們心中的懼意,增強了他們的安定感。祭祀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劑良藥。

  廟門口的香案上擺放了一疊淺黃色草紙,紙上寫滿了字,另一名法師端坐在香案前,手執(zhí)名冊,念念有詞。原來那些名字都是近一年村中逝者的姓名(包括陰名和陽名)和生辰,逐一念到,語意超度這些從陽間走入陰間的亡靈安然在陰間修煉和保佑在世的親族后人。全部念完后,法師將這些紙燒成灰,表示陰間人已經接受了陽間人的祭祀。

  這是一種祭祀,也是瑤民的一種原始信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摒棄了這些古老的思想和在這些古老思想驅使下做的一些祭祀與朝拜。而深山中的群居瑤民遠離都市,摒棄的程度要小得多?,幟駛儓允刂@些古老的儀式,如同我們漢族人堅守著被自己認同的一些雖古老卻至今仍被傳承和沿用的禮儀。

  廟前的法師行完超度亡靈的法事后,開始念造船經,邊念邊斟酒,站在法師旁邊的兩位后生敲鑼打鼓,而壯漢們編著龍船。壯漢們用刀將竹子削成竹篾,編成船,扁而長的竹篾在一雙雙結實粗壯的手中飛舞著,動作靈巧輕快。船上還放了一架用小樹枝編的小風車,意在借風力助船快行。他們還在龍頭上畫了一位后生在劃船的圖案,在龍尾畫了一位瑤族妹子在劃船的圖案。龍頭和龍尾都插上香和蠟燭,等待法師下令方可點火。龍船編好后,法師邊念經邊將紙錢放進竹制的龍船里,還往地上丟了兩塊卦,通過卦象顯示陸龍神已請回,就開始正式進入送瘟神環(huán)節(jié)。

  這時,另幾位利索的青年壯漢也扎好了香龍。壯漢們用根根稻草束好后再慢慢手工編結做成龍的形狀,龍頭、龍尾各一段,龍身三段,一共五段,由五個人各執(zhí)一段,并不相連。龍形略顯粗糙,但極富神韻。草龍編好后,在龍的頭身尾上均勻地插上點燃的香,草龍就成香龍了。

  接著,幾個壯漢開始在廟前表演舞香龍。他們頭戴瑤族漢子常戴的那種氈帽,手舉香龍,在廟前穿梭著,手上的香龍在舞動著。這時天空下起了細雨,他們舞動著的香龍在這氤氳的如煙雨霧中漸漸迷蒙,那些忙碌著的瑤家漢子們的臉龐也漸漸迷蒙。這些虔誠的面孔似乎讓我們隔著無垠的時空看到了多年前的瑤族先祖生活時的情景,抽象而具體。瞬時,心底生出一種溫熱的感覺,有激動,有振奮,還有被祭祀激發(fā)出的民族自豪感和驕傲感。我不是瑤族人,但在古老的瑤族風俗和原始的祈禱面前,任何民族都是一樣的。這是瑤族遠古文化的力量,也是中國古老民族文化的力量。這場神秘而古老的香龍送船祭祀歷經千年更朝換代仍以原始的形式流傳至今,不能說不是個奇跡。

  表演完舞香龍,舉香龍和抬龍船的壯漢們跟在法師后面去村中各戶“收瘟神”,將瘟神請到龍船上,到了晚上特定的時辰再在河邊燒掉香龍,將龍船放在水上,順流而飄,送走瘟神。

  每到一戶村民家門前,該戶戶主(需成年男子)就會在法師的指引下給草龍換香,給龍船燒紙錢,然后法師和壯漢們抬著香龍和龍船去拜該戶人家的神龕。拜完神,手持香龍的五個人就到門口燒紙錢,意在請留在村民家中的各路瘟神附身到香龍上。這時,法師就關上大門,在門上畫一個符咒,讓出來的瘟神不再入戶。離開前,戶主還要在船內塞些紙錢,意在讓瘟神順利上路。

  該村的三十多戶人家,每家每戶都如此。浩浩蕩蕩的送船隊伍仍在前行,廟會祭祀仍在繼續(xù)。夕陽下,前行著的送船隊伍在眼前慢慢定格成歷史長河邊一段長長的倒影,遙遠而清晰。

  荊竹坪是山區(qū),村前與村后也隔著山。送般隊伍不斷地翻山越嶺,終于在晚上9點鐘時完成了全村的“收瘟神”。這時,法師開始進行名為“送船”的清場法事,先將香龍燒為灰燼,然后將裝了紙錢的龍船擺在法壇上,獻上香茶和酒供,唱《送船歌》助船離去,用的也是瑤語,大意是勸瘟神們快快離去,永遠不要回頭。

 

  (此文發(fā)表于2015年第1期《品讀永州》)

 

  作者簡介:筆名亦云,原名方賽霞,1980年生,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現(xiàn)供職于湖南藍山農商銀行。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