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 : 2018-02-28
分享到: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有去處;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年豬;
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舂粑粑;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晚脹斑狗。
兒時,一進臘月,孩子們就說唱起這過年的諺語,過年,可以說是孩子們的狂歡節(jié)。
母親是一家過年的總策劃,從臘月下旬,就開始謀劃過年的一切大小事務(wù),準備過年物資,指派兄弟姊妹們?nèi)ソo眾親辭年。辭年是臘月最早的儀式,小孩子最積極、興奮的是走親戚時不僅有好吃的東西,有打發(fā)的禮物,最要緊的是,親戚還會打發(fā)“掛掛錢”——一個一兩元的壓歲包封,有時包封里有三五元,就算是“巨款”。
辭年時,小孩子提一個竹籃或藤籃,母親準備的禮物不外乎一包紙包糖、一塊豬肉、一條活魚,或是緊俏的白糖、粉絲等。辭了年要回家時,不會空手,親戚會打發(fā)各種土產(chǎn),臘肉、臘魚、紅薯干、柑橘,或是紅瓜子、花生等,而回禮最多的,就是各種粑粑。
“二十八,舂粑粑”,過年時節(jié),粑粑是道州人餐桌上的重要點心:打粑粑、粽子粑粑、餡心粑粑、艾子粑粑、湯圓粑粑……而打粑粑、粽子粑粑,在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等節(jié)慶的點心中擔當了重要使命。
外婆家在縣城東北鄉(xiāng)丘陵地帶,每年的正月,舅舅姨媽家的表姊妹們到縣城里的我家拜年,最愛提一籃子打粑粑。粑粑大的有菜碗大,小的飯碗大,雪白細膩,還有一種帶點微黃的,叫堿水粑粑,只有口杯大,加入了一點石灰和稻草灰過濾水,帶有堿性。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晚脹斑狗”。農(nóng)歷二十九夜晚,廚房里的油炸儀式由父親主持,小孩子不能攏邊,不能亂說話。先是油炸糯米果子、花生米、檳榔芋、春卷、黃翹肉、胡蘿卜丸子,再是油炸豬肉、肉皮、釀豆腐丸子,最后是大草魚、小魚……過年的各種吃食準備得樣樣齊全,滿室生香。
除夕之夜,團圓飯要爭先,開餐前鞭炮聲此起彼伏,于是,雞鴨魚肉、釀豆腐、火鍋、炸魚等十大碗隆重上桌。團年飯開席之前,桌上多擺幾雙碗筷、幾個酒杯,燃香燒紙,盛了酒,敬祖宗之后,才舉箸開席,搶先要吃一個金元寶(釀豆腐丸子)。
時針快指向12時,家家戶戶打開大門,點燃鞭炮,頓時,滿街鞭炮炸響,將過年的氣氛推上了高潮。大人們許下新年的心愿,為全家祈福,并交代孩子們:新年八節(jié)講好話。孩子們則洗刷干凈,急不可耐地企盼著父母為他們準備好的壓歲錢……
初一清早,鄉(xiāng)村不時有舞龍耍獅子的,在鞭炮聲聲里,鄉(xiāng)村的孩子開始忙碌著過年的另外一個重要儀式:拜年。“拜年拜年,粑粑果子我不要,我要掛掛錢”。一個堂屋的小孩子結(jié)伴而行,穿戴一新,背個書包,從村頭走到村尾,一家家拱手作揖,說著拜年、恭喜發(fā)財?shù)募樵?。主家早早開門納福,準備了紅瓜子、炒花生、油炸果子、紙包糖、煮雞蛋之類。離開時,主家會客氣地打發(fā)一些吃食,還有小紅包。拜年一圈,每個孩子的書包里滿滿的糖果花生果子混雜在一起,像個雜貨鋪。
鄉(xiāng)村還有同年小孩團年的習俗,同村同年的男孩女孩各自成群組團,輪流坐莊。
聚會在初一中午,早飯過后挨家挨戶拜年之后,同齡的孩子們帶著酒桶酒簞、秤桿秤砣菜籃,又到同年組團的家庭上門舀酒稱菜。菜無論雞鴨魚肉,酒不論甜酸厚薄,從中午開始燒菜做飯,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猜枚劃拳,不亦樂乎。
可惜,這種湊份子、鬧團圓的童趣,如今在鄉(xiāng)村已經(jīng)不再有了,曾經(jīng)的童年伙伴四散他鄉(xiāng)。
有人說,孩提時代能有美食的記憶是幸福的,他將會珍愛生活、會懂得生活。于是,一個個圓圓滿滿的粑粑,裝飾了孩童曾經(jīng)的夢境,一個個金黃的、潔白的月亮,給吃食匱乏的孩童記憶里增添了一抹色彩。
過年的儀式感與狂歡,如牽扯著游子之心的風箏線,縱然千里之外,年關(guān)時,心便向故鄉(xiāng)收攏……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