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秦鐵鋼 時間 : 2018-06-19
分享到:
父親今年七十六,在戰(zhàn)火連天的年代,出生在長沙市黃興路,也就是現(xiàn)在的步行街,并在那里度過了他的童年。
那年,日軍攻打長沙,爺爺拖家?guī)Э趤淼洁l(xiāng)下,投靠當時鄉(xiāng)下的一個親戚,而爺爺其他兄弟都還留在了城里。父親就是此次被帶到鄉(xiāng)下的,并且再也沒有回城。土改后,爺爺在鄉(xiāng)下也分得了田土,一家人過上了農耕生活。
父親是在望城光明村東山灣念的小學。建國伊始,條件較差,家里連吃飯、穿衣都是問題,父親讀書的學費更是支付不起,但他成績卻是數一數二的。后來他經常跟我們說,他讀書時作文一般都能得5分的滿分。班主任很喜歡他,還為他出了幾個學期的學費。后來長大了,班主任也回城了,父親去城里看望過她,直到現(xiàn)在父親都經常掛念他的老師。當時大家都吃不飽,班主任就帶著他們在學校的后山種紅薯,肚子餓了下課就去挖紅薯充饑。因為實在是太困難,父親讀完小學就輟學了,幼小的父親就開始了謀生之路。
由于學習出色,父親在生產隊主管過后勤,并且負責管理生產隊的賬目,還被選為村上的團支部書記,并且一干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間,也是父親人生中事業(yè)的巔峰時期。據母親說,擔任村干部期間父親便很少呆在家里,幾乎每天都忙于村上的各種事物,而待遇就是算工分,也沒有其他收入,那時候都是這樣的。在擔任村團支部書記期間,父親去外村辦過隊,兼任過武裝部長,也辦過手工業(yè),家里基本由母親和奶奶操持,母親帶小孩的同時,還要去生產隊出工,賺取工分。當時工分最終是用來兌換糧票和布票的,這是解決家里吃飯穿衣的唯一途徑。
后來,家里已經有了五個小孩,農村實施了家庭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種田的重擔全都壓在父親一個人肩上,他便辭去了所有職務,完全成為一個地道的種田漢。由于之前父親一直忙于公務,對農活不太嫻熟,經常向前輩們學習如何種地。
再后來,贏來了改革開放,可由于父親年輕時一直在基層工作,沒有一技之長,父親很難賺錢補貼家用,只有靠農田里的那點谷物養(yǎng)家糊口,一家人過得很是清貧。
漸漸的,孩子們長大了,開始要上學了,可這么多小孩,學費就是一個大問題,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五姊妹同時上學,這些開支讓父親很是吃力。但他小時候輟學的經歷讓他很是遺憾,他經常對我們說,只要你們能讀,我砸鍋賣鐵都讓你們讀書。記得那幾年,每到交學費時,父親就去找鄉(xiāng)上做信貸的人,貸款給我們交學費,待收割后將谷子賣了再去還貸。父親就這么艱辛的供我們幾姊妹讀完了初中,作為最小的我,成績還行,一直上到大學。讀高中時,父親就已經年過花甲了,開家長會時同學都說我爺爺來了。由于生活的重擔已經把父親的背脊壓彎了,人也顯得蒼老。家中貧寒,父親情緒也很低落。一年春節(jié),父親喝了些酒,略帶醉意的他帶著哭腔愧疚的對我們說,爸爸對不起你們,不能像其他小孩一樣給你們買花炮,買新衣服。當時我很不屑的說,我才不需要呢,多浪費啊??筛赣H當時心里的痛我是理解的。
其實當時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父親的堂兄弟姐妹們都留在了長沙城里,他有很多機會可以去經商,或者去城里干點什么,可父親深受以前思想的影響,覺得那是投機倒把,不想去干那些事,全家人就一直靠著農耕的收入過著清苦的生活。
隨著歲月的變遷,子女們也都長大了,我也走上了工作崗位,家里的情況慢慢有了好轉。而此時,父母都已是古稀之年了,好在父母的身體都還健朗,父親每天依舊在田間菜地忙碌著。父親此時的心境也完全不同了。以前他總是抱怨爺爺,生在城市的他不應該被帶到鄉(xiāng)下來受苦,可現(xiàn)在鄉(xiāng)下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想要接他到城里來住,他還不樂意了。最近國家有新政策,原來在村上干過多少年的老村干部,現(xiàn)在每個月可以領到幾百元的退休金,父親心里也是樂開了花。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父親的觀點也發(fā)生了變化。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父親在懷念過去時光,更是對新時代充滿感恩,以及美好憧憬。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