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評論

底層敘事的靈性書寫

來源:罡昳 《湖南日報》2018年08月03日第14版   時間 : 2018-08-09

 

分享到:

  毫不夸張地說,趙竹青是有實力的小說家,曾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舞紅》《壞軌》,在文壇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此后似乎沉寂許久,直至最近長篇小說《漂》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問世。

 

  趙竹青始終關注辛酸的現(xiàn)實,書寫渺小的人群。他對消費文化時代大行其道的時尚題材不屑一顧,將視角投向底層,并為之窮追不舍。 好些年來,維特根斯坦的名言“要看見眼前的事物是多么的難”老是在我的耳際盤桓,揮之不去。展讀《漂》后遂覺釋懷,因其所呈現(xiàn)的細小、卑微、密實的人與事與我們的時代感受有著莫名親近,委實比當下某些非虛構(gòu)作品更為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部分民眾的生存境況。難能可貴的是趙竹青的藝術想象力再度降臨,其小說寫作似乎進入到了某種值得新的期待狀態(tài)之中。

 

  《漂》原創(chuàng)了一個豐饒的文學世界,隱山的陳、潘、安三家后代小石、文英、安琥,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學。小石、文英兩人暗生情愫。安琥也暗戀著文英。高考前夕,文英因母親去世而輟學;小石順利考入大學,一對戀人遭父母拆散。小石大學畢業(yè)后工作屢屢失意。安琥不滿足于在家門口開石灰窯廠,去沿海發(fā)展;文英因弟弟在外面打工也隨后南下,兩人異地相逢。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由此展開。陳小石擇業(yè)屢遭挫折,竟將現(xiàn)實中處處碰壁,難逃失敗厄運歸咎于堅持理想、保全清白,信念崩塌,由此糾葛、愛恨、善惡螺旋推進,遂成中國社會變遷的某種縮影。

 

  趙竹青在《漂》中體現(xiàn)出直面復雜悖謬之歷史現(xiàn)實的真誠與勇氣,寫盡了時代與社會的光怪離奇和生活的荒誕不經(jīng)。著名作家王祥夫先生讀《漂》后生發(fā)感觸:“這是一部忠實于當下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的佳作,作品之中人物的呼吸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呼吸都息息相關。讀這部長篇,我感到了某種痛楚。”誠哉斯言!《漂》之小說世界整體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核心及敘事母題,亦即眾多人物角色命運背后藏著的東西,趙竹青敏銳地感受社會肌體,追問心靈與現(xiàn)實無法和解的謎底。

 

  評論家謝有順推崇“從俗世中來,到靈魂里去”,一部優(yōu)秀的小說除了對真實困境的呈現(xiàn),確應啟示某種簇新的精神可能。令人欣喜的是,《漂》站立在對個體靈魂微妙而浩大的探尋之上,以隱喻講述時代的困局。“漂”這個字眼對無數(shù)國人而言,委實是五味雜陳,幾十年來無數(shù)人為了生活南來北往,東奔西走,既有所謂“北漂”亦有“南漂”。然則這只是物理意義上的漂,不少人生活在原地一動沒動也在漂浮——無根無蒂的精神漂浮。《漂》擊中了當代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痛點,圍繞以主人公為代表的一批書中人物在義與利、善與惡、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糾纏、分化的社會現(xiàn)實,對人性和命運進行深刻解剖和破譯。

 

  《漂》令人難忘的是串珠似的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的風骨,奇異的想象,既實又虛,個中語言純正典雅,輔以方言土語,切近生活,細膩逼真,一股深情在字里行間流淌,有體恤,有慈悲,仿佛能看穿作品里人物的靈魂。尤可一述的是小說結(jié)尾,得以見識愛情與真情在漂浮難定讓人痛苦的情緒之下何以更具力量,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溫度引領升騰向生活致敬。這是文學的美妙,這是小說家的意義。

 

  《漂》堪為一部中國當代人性觀照的小說佳構(gòu),以文學的方式,給這個時代一個提醒。這般“至誠溫煦之聲”可給人精神還鄉(xiāng)之感,可“致人于善美剛健”,出人于精神之“荒寒”。謂予不信,且讓時間說話吧。

 

  (《漂》 趙竹青 著 九州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