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謝宗玉 時間 : 2020-09-18
分享到:
《半條棉被》入選了“電影黨課”。千千萬萬的中共黨員,又將迎來一次點燃熱血、洗滌靈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傳統(tǒng)和精神教育。
這是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紅軍長征時,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貧苦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徐解秀留下了。2016年習(xí)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大會上講述過這個故事。
《半條棉被》從立意、立項到劇本的創(chuàng)作、電影的拍攝,整個過程,花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親自批示,各級政府部門大力支持。孟奇導(dǎo)演將一個簡單的、有巨大空白的故事還原、豐富、加工,升華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情感飽滿、精神豐富的電影。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這部電影中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電影一開場,畫面和聲音的質(zhì)感就把我深深震撼了。導(dǎo)演在故事架構(gòu)和細節(jié)把控這些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將紅色題材的主旋律影片當鴻篇巨制打造,大場景聲勢奪人,小細節(jié)一絲不茍,讓人嘆服。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散文的氣質(zhì),在短時間內(nèi)各種情節(jié)和線索聚焦在一起,看起來似乎有些散亂,其實是形散而神不散,把時空交錯的多角度場景剪輯組合在一起,既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歷史真實,又不動聲色地升華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以及軍民魚水情深這一主題,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藝術(shù)精湛、制作精良。
影片開頭,是一聲聲急促而凄惶的鑼聲:“過兵了!”然后是整個村莊傾巢而出,冒雨到山上躲兵災(zāi)。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里,在老百姓眼里,兵匪是不分家的。兵篦匪梳,百姓都要遭殃。然而卻有這樣一支隊伍,它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所到之處,寧愿忍饑挨凍,也不騷擾群眾半分,真正把理論落實到行動上,真正自上而下人人貫徹《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這無異于天方夜譚。那時,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達到摧毀瓦解紅軍的目的,到處造謠撒謊,把共產(chǎn)黨妖魔化,并且冒充紅軍四處煽風(fēng)點火,人為制造老百姓與紅軍的矛盾與隔閡。正因為這樣,“半條棉被”才顯得尤為珍貴。這半條棉被是共產(chǎn)黨人言行一致的象征。在軍閥林立的舊社會,惟有這一支隊伍才是人民的軍隊,是為解救千千萬萬勞苦大眾而來的。為了勞苦大眾,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什么都愿意獻出。“棉被”只是所有這一切的象征。
這個故事,妙就妙在“半條”兩字。正是這兩個字,真正體現(xiàn)了黨和人民“風(fēng)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的本源關(guān)系。孟奇導(dǎo)演為了體現(xiàn)這一點,把“互相扶持、你幫我助、彼此謙讓”的細節(jié)做得非常充分,讓時隔80多年的現(xiàn)代人真正明白了紅軍長征為什么最后能勝利,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最后能奪取天下。這部電影,不單是拍給人民大眾看的,更是拍給和平時代所有共產(chǎn)黨員看的。一個政黨從人民中來,是人民群眾的核心力量,是人民群眾的精英團體,只有為人民謀幸福,讓民族集體利益最大化,在瞬息變化的世界格局中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不倒,才能真正保證它的合法性和先進性。
這樣的“電影黨課”需要大力弘揚,讓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常常接受這樣的心靈洗禮。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