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黃震云 時間 : 2020-09-25
分享到:
《屈原文化叢書》計六本兩百余萬字,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叢書由湖南理工學院李明、龔紅林教授擔任主編,中國屈原學會方銘、郭建勛教授擔任顧問,由多位湖南優(yōu)秀學者聯(lián)袂完成。
屈原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叢書中幾部書都經(jīng)過了作者的反復打磨、精心構思,逐步完善,因此讀起來十分上口。
龔紅林、何軒合著《屈原文化版圖考》一書最見功力。該書是首部關于全國屈原紀念建筑時空分布的研究專著,圖文并茂地呈現(xiàn)了兩千多年來各地屈原精神的民間記憶,體現(xiàn)了整體創(chuàng)新的特點。書中詳細考證了全國11省50縣市65座屈原廟祠的來龍去脈。通過史料考證得出的屈原文化版圖,以長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和鄱陽湖為中心,這兩處本是屈原留存作品中所寫的放逐之所,這是很有意思的“巧合”,但又是有文獻依據(jù)的事實,很有價值。海峽對岸有4處屈原廟祠,作者考證其源于楚地的移民,與“水仙”信仰相關。北方有屈原廟嗎?書中提到有河北唐山和河南魯山和西峽等。對屈原的紀念建筑的時空分布,逐條從我國浩如煙海的史料文獻和較為廣泛的民間調(diào)查中來,資料之豐富,考證之嚴密,可見岳陽學者精益求精的執(zhí)著擔當精神。
當然,書好歸好,史料失漏也難免。如書中關于河南省魯山縣屈原廟的考證論述中,提到本世紀一篇論文,而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已在雜志上引用《后漢書·延篤傳》指出了魯山是正史記載的最早的屈原廟等。
文化研究的關鍵,是從文化視角觀察作品,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體現(xiàn)主編和作者的良苦用心。本套《屈原文化叢書》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離騷〉琴曲集成》一書的出現(xiàn)。該書匯集了明代10多種、清代20多種典籍中《離騷》琴譜譜本的匯編與研究。其價值在于能夠將楚辭的音樂和文化的關系有機地揭示出來。將《離騷》作為樂曲來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歷代音樂家對文學的還原與創(chuàng)新。譬如“凄涼調(diào)”就分為敘、靈均敘初,指天為證……等十幾段,情節(jié)分析準確生動。一般都分為屈原自作,誰誰誰創(chuàng)作,還有誰演奏幾個部分,有的還涉及到唐宋人。1957年饒宗頤代表香港在德國舉行的第十屆漢學會議上提交的《〈楚辭〉對于詞曲音樂之影響》一文,涉及到《離騷》《遠游》《宋玉悲秋》等作品。但是,嗣后文學家鮮有問津。這是學科隔離產(chǎn)生的必然結果,應該修正。同時我們期待該書作者將涉及屈原其他作品及宋玉作品的琴曲進一步展現(xiàn)出來。
彭柏林和楊年保主編的《屈原研究三十年》則對《云夢學刊》登出的屈原文章進行了選編,列出了1986至2016年這三十年的《云夢學刊》刊發(fā)的東亞、東南亞、南亞等地學者的研究成果。湖南理工學院《云夢學刊》是最早開設屈原研究欄目的雜志,且從不間斷,取得了顯著成就。鐘興永教授主編了《屈原與岳陽綜論》,匯聚全國各地學者共同討論這個話題,將焦點集中在屈原與岳陽的關系上,也是十分可貴的學術探討。
兩位中國屈原學會老朋友的大作也入選本套叢書,看了很熟悉?!肚x通釋》是吳廣平教授的力作,對屈原25篇作品一一予以注釋、翻譯、匯評,有利于人們讀懂偉大愛國詩人的作品,理解其愛國求索精神。《讀騷拾零》是汨羅本土學者劉石林數(shù)十年屈原研究成果的精編。正如中國屈原學會方銘教授序言中所說,充滿芬芳泥土氣息。
湖南理工學院地處屈原晚年放逐地洞庭君山,距離汨羅約一小時車程。當年屈原行吟求索于此,留下諸多文化遺跡。叢書是湖南理工學院和汨羅市人民政府校地共建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的首套叢書,其出版反映了“端午源頭,龍舟故里”的當代學者學術求索精神和責任擔當。
屈原作為湘學的開創(chuàng)者,當之無愧。這套叢書的研究格局,是符合屈原文化自身豐富性的,相信未來屈原及楚辭研究將進一步出現(xiàn)開放格局。
(《屈原文化叢書》 李明、龔紅林主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