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巨才 時間 : 2021-02-01
分享到:
柴達木,蒙古語最確切的意思是“遼闊的地方”。清代乾隆年間,大學士傅恒等奉敕編撰的《西域同文志》卷十六記載:“柴達木,蒙古語,寬廣之謂。濱河境,地寬敞,故名。”全域面積25.7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山東省加上江蘇省的面積,比歐洲匈牙利、奧地利、捷克三國面積總和還要多。
關于柴達木盆地,我最初的認知來自于中學地理課本。它是號稱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底平均海拔2800米,屬封閉型的巨大山間斷陷盆地,四周被昆侖山脈、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與青海南山所環(huán)抱。再就知道它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但其他三個盆地塔里木、準噶爾和四川盆地,我都曾先后去過,唯獨沒有到過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柴達木盆地,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好在借助書刊和網(wǎng)絡的傳播力量,并不影響我對它的了解和神往。
柴達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區(qū)域的主體,柴達木是海西州的代稱。柴達木是遙遠而偏僻的,也是神秘而美麗的。
說它遙遠而偏僻,從北京到西寧的距離,就有1800多公里,再到州府德令哈還有500公里。從德令哈繼續(xù)前行,走320公里到西南部重鎮(zhèn)格爾木,走680公里到西北部新城茫崖花土溝。格爾木、茫崖花土溝分別是青海通往西藏和新疆的門戶,由此進入祖國的西部邊疆地區(qū)。新中國成立以前,盆地除了東部尚有人煙、村莊、綠樹、農(nóng)田,以及綿羊、駿馬、牦牛、駱駝等活物,西部幾乎全是荒漠戈壁,草木鳥獸極其稀罕難覓蹤影,民諺說“八百里瀚海無人煙”。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開發(fā)建設,如今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綠洲、城鎮(zhèn)、村莊、廠礦,擁有較為發(fā)達的公路、鐵路、航線、管道。昔日的大荒不毛之地,變成了青海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主要疆場,也是多民族融合共同發(fā)展的幸福家園。
說它神秘而美麗,億萬年前還是煙波浩淼的大海,億萬年后由于歐亞板塊的漂移,喜馬拉雅山的隆起,造就了這塊群山環(huán)繞的巨大盆地。許多人以為它是萬古雄荒,杳無人煙,其實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中澳專家聯(lián)合組曾在巴戛柴達木湖南岸,發(fā)掘出舊石器時代的刮削器、雕刻器、鉆具和砍斫器,表明約23000年前已有人類在柴達木活動。后來的古西羌、吐谷渾、吐蕃、和碩特部落將之作為牧地,馳名中外的唐蕃古道和絲綢南路從中通過,這些歷代史志均有明確的記載。聞名于世的昆侖山,以其磅礴之勢橫空出世,成為萬山之祖,流傳著西王母、周穆王等古老而動人的神話傳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區(qū),中國面積最大的鹽湖察爾汗,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青鹽”產(chǎn)地茶卡,新中國成立后的全國四大油田之一冷湖,占全國總探明儲量三分之一以上的茫崖石棉礦,都是柴達木盆地的外宣標志。手頭有一份最新的資料,根據(jù)地質工作者對青海省34種礦產(chǎn)資源潛在價值的測算,柴達木盆地已探明礦產(chǎn)儲量的潛在價值,占全省已探明礦產(chǎn)儲量潛在價值的90%以上,市值達15萬多億元!
這一聞名遐邇的“聚寶盆”,又是我國西部民族風情的樂園。它涵蓋著冰川、雪山、崖壁、峽谷、雅丹、丹霞、濕地、高山草甸、內(nèi)陸河流、咸水湖、淡水湖、沙漠、戈壁、草原等各種地貌,且富集而迥異,動植物資源也是豐富多樣。現(xiàn)今繁衍生息著二三十個民族,四五十萬人口,他們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既有南方的俊秀、北方的直爽,又有西部的粗獷、中原的淳樸。在這里,可以領略蒙古族那達慕的風采,可以飽賞藏族六月歌會的情調(diào),可以聆聽千萬噸級油氣田工人們豪氣沖天的歌聲——我為祖國獻石油!
對于許多人來說,“柴達木”三個音韻鏗鏘的名詞,是一個很容易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的意象。尤其是對于生活其間或身臨其境的文學藝術家們,只要了解自1954年以來盆地艱難的開發(fā)建設史,了解千里青藏線的悲壯筑路進行曲,了解冷湖、大柴旦、花土溝、格爾木的創(chuàng)業(yè)傳奇,了解德令哈因為海子一首詩歌的煥發(fā)新裝,或者只要看看天峻的蒼穹、烏蘭的云彩、都蘭的寺院、茫崖的霞光、甘森的西紅柿、諾木洪的枸杞子、柏樹山的扁柏、巴音河的碧波、尕斯庫勒湖的濤聲、金子海的自然生態(tài)原貌、托素湖的外星人遺址……馬上就會有歷史的追尋、地理的發(fā)現(xiàn)、詩潮的澎湃、創(chuàng)作的沖動,就會像《名家筆下的柴達木》這本書的作家、學者們一樣,拿起手中的筆,抒寫祖國西部雄渾壯闊的英雄交響曲。
《名家筆下的柴達木》是海西州政協(xié)“柴達木文史叢書”之一種,是一部文化地理散文選本,選材重在寫人記事說景。主編為湖南著名作家甘建華,曾在青海油田工作、生活多年,對第二故鄉(xiāng)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為之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這是他應海西州政協(xié)之邀,與柴達木文史專家張珍連聯(lián)袂,披讀精選數(shù)年的心血結晶?;仡櫸覈?jīng)濟建設的基本經(jīng)驗教訓,有一條是政策和方針必須符合國情和區(qū)情。國情和區(qū)情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基礎,還包括地域文化。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完全因人的具體作用而生成,這是文化地理研究和寫作的根本點。文化地理學探討文化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聯(lián),探討區(qū)域文化的特征,必須與現(xiàn)實地區(qū)相吻合。就像前述柴達木的地理單元一樣,本書的篇章都明確指向這片廣大區(qū)域的各個角落,指向地理、歷史、人文、風物和日常生活場景,指向創(chuàng)造奇跡和史詩的各族英雄兒女。
本書編選的84篇美文佳作,絕大多數(shù)作者的名字人們耳熟能詳,可見眾多文星曾經(jīng)頻頻光照柴達木。書中前幾篇是外國探險家、旅行家、地理學家以他者的眼光,描繪百余年來柴達木的山川形勝和風情民俗,使之有了中國高度和世界眼光。暢想這些中外名家昔年走過的地方,體會他們筆下的生動文字,神與物游,意與境偕,真是一茗在手不忍釋卷。其中,徐遲(《第一棵圣誕樹》)、李季(《戈壁旅伴》)、徐光耀(《冷湖油田采風日志》)、李若冰(《寄給伊沙阿吉老人》)、朱奇(《帳篷城茫崖寫意》)、王宗仁(《望柳莊》)、陳忠實(《車過柴達木》)、王貴如(《珍愛“天空之鏡”》)、王文瀘(《金子海的未來》)、梅潔(《通往格爾木之路》)、肖復興(《冷湖之春》)、陳世旭(《海西的綠衣天使》)、賈平凹(《西路上,她說柴達木》)、和谷(《花土溝》)、陳長吟(《一日四季走戈壁》)、燎原(《沿地圖展開的海西敘事》)、甘建華(《南八仙傳說》)、凌須斌(《景忍山行記》)、甘恬(《父親的西部之西》),等等,他們的作品都是此一特定地域誕生,并且?guī)в忻黠@地域烙印的美文佳構。誠如黑格爾《美學》一書中所言:“首先擠到我們面前來的就是外在自然,例如地點、時間、氣候之類。在這個方面,我們每走一步,就可以看到一幅嶄新的有典型意義的圖畫。”
大地是文學藝術的舞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遇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于空山矣。”唐人柳宗元千余年前說的這番話,深刻地闡釋了“景以文彰”這個美學命題。郁達夫說過:“江山也要文人捧。”自然美就是因為人的欣賞,尤其是文人墨客的寄情抒懷,從而使其價值得以呈現(xiàn)和彰顯。在柴達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一些關鍵人物和重要事件,六十多年來轟轟烈烈的開發(fā)進程,以及高原生活的陌生化美麗,通過一個雄壯軍團的嚴肅寫作,兩位有心人的反復遴選,完美而準確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梢哉f,有沒有《名家筆下的柴達木》,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是不一樣的?,F(xiàn)在有了這本跨時170余年,六七代中外人士共同創(chuàng)作的散文選本,青藏高原上也就有了一塊文學豐碑!
翻閱《名家筆下的柴達木》,感嘆各位作者文筆波瀾蕩漾,人事神采畢現(xiàn),許多篇章具有文化地理和歷史文獻的雙重價值。我從中仿佛看到了柴達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聽到了柴達木人櫛風沐雨的跫跫足音,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思想上得到了純化。因此,十分樂意將這份欣喜和愉悅,盡可能地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是為序。
2018年5月16日于北京
注:《名家筆下的柴達木》(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張珍連策劃,甘建華主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黨組副書記、主席團成員、書記處書記。)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