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3-01-11
分享到:
《船到衡陽柳色深》圖書封面。
本網(wǎng)訊(通訊員 周旭峰)近日,湖南知名作家、中國散文學會理事甘建華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公開發(fā)行。
《船到衡陽柳色深》是衡陽有史以來第一個正規(guī)出版的散文選本,書名典出“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游歷衡陽的詩句,匯輯了熊紅久、蕭通湖、李慧星、康國雄、羅志剛、賀成授、鄭菊芳、凌奉云、彭譽泉、蔣南、伍澤生、陸亞利、肖素芳、王錦芳、謝芳芳、黃崢榮、楊震、鄧前程、謝冬梅、夏楨翔、曾利華、伍衛(wèi)軍、羅詩斌、陳學陽、周苡、肖芬芬、資若銘等30位中國散文學會衡陽籍會員的120篇優(yōu)秀作品,其中不乏在海內外有著廣泛影響的名家名作。年齡最長者曠瑜炎先生已是八旬老翁,最年輕的甘恬生于1994年,可謂真正的三代同堂,共修衡岳湘水當代散文作家譜系。
本書出版發(fā)行得到中國散文學會的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發(fā)來熱情洋溢的賀信,稱贊“衡陽擁有全國地級市最多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而該書的出版發(fā)行,“值得全國其他城市散文作家們交流學習,值得各地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借鑒效法,共同推動中國散文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周明、石英、吳泰昌、王宗仁,推許本書“實乃創(chuàng)意新穎、創(chuàng)新積極之舉,具有開風氣的時代表征”。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湖南省文聯(lián)名譽主席譚談認為:“本書是對衡陽散文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衡陽散文作家隊伍的一次全面檢閱。”
與此同時,北京、浙江、陜西、湖南、四川、重慶、山東、青海、山西、湖北等省散文學會會長暨魯迅文學獎(散文)、冰心散文獎得主,包括陸春祥、沈念、陳長吟、邢秀玲、梁瑞郴、張人士、周聞道、丁建元、祁建青、董中鋒、甘茂華、譚曙方、黃國欽等紛紛寄語褒揚。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出版發(fā)行,國內高校知名專家學者:中南大學晏杰雄、湖南大學劉長華、湖南科技學院楊金磚、湖南傳媒藝術職業(yè)大學張建安、蘭州大學郭茂全、山東師大顧廣梅、河南大學劉軍、青海師大劉大偉、上饒師院劉正偉(臺灣籍)、江蘇理工學院段有慧亦發(fā)來讀札短評。駐衡高校南華大學羅玉成、馬漢欽、全華凌、王路寧、衡陽師院任東華、文玲、湖南工學院何璐、湖南環(huán)境生物學院劉劍飛等知名教授、文學博士,紛紛探討本書的文化地理學價值與鄉(xiāng)土散文寫作趨勢。大家共同期待文脈深厚、血脈傳承的衡陽,今后能夠走出更多的散文名家,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中國散文之花。
附:15位散文名家及國內高校18位專家學者縱橫談
散文名家圖版(15人)
譚談(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湖南省文聯(lián)名譽主席):
收讀甘建華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心里感覺十分欣慰。
本書是對衡陽散文創(chuàng)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對衡陽散文作家隊伍的一次全面檢閱——謹此表示熱烈的祝賀!
王宗仁(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原總后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主任,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得主):
翻閱《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老中青三代30位作家,皇皇400余頁,給人一種沉甸甸的秋收感覺。
衡陽的散文創(chuàng)作能夠取得如此讓人羨慕的成績,這是他們熱愛生活、潛心寫作的必然成果。還因為他們有熱心能干的文學領頭人甘建華,他近年同時為青海、湖南編選了多部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在青湘兩地豎立起幾塊文學豐碑。
謹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學習!
陸春祥(中國作協(xié)散文委員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xié)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學會會長,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得主):
祝賀甘建華兄主編的衡陽散文作家優(yōu)秀作品選《船到衡陽柳色深》順利出版。
我與建華兄見面數(shù)次,聊文壇軼事,聊散文創(chuàng)作,相談甚歡。
衡陽有船山,有南岳,皆為我所向往。王夫之略知一二,衡山至今無緣攀登。好在有《船到衡陽柳色深》,你們大體量的家鄉(xiāng)描寫,優(yōu)美而動情的敘述,助我抵達向往之佳境。謝謝你們,讓我和衡陽相遇于紙上。
若有合適的機會,我一定會來衡陽,領略你們文字里的勝境。
僅以上述寄語,謝謝建華兄的熱情相邀。
陳長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陜西省散文學會會長,第四屆冰心散文獎得主):
甘建華先生是全國著名散文家,又是一位獨具慧眼的編選家。他從青海高原返回家鄉(xiāng)湖南衡陽以后,又為故地主編出版了《名家筆下的柴達木》《天邊的尕斯庫勒湖》《云彩里懸掛著昆侖山》《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的柴達木就像畫一般》等文學選本,每一部都獲得了中央權威媒體的推介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褒揚,被譽為“在青藏高原豎立了幾塊文學豐碑”。
手頭這本新著《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亦是他主編出版別具特色的湖湘散文選本。透過衡陽一地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的創(chuàng)作實績,折射出中國散文的博大精深以及沉潛普及。披讀此書,我對衡陽的散文同道深為敬佩,對湘南的那片厚土也更加神往。
邢秀玲(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一至三屆理事,重慶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重慶日報報業(yè)集團高級編輯,第五屆冰心散文獎得主):
幾天前,收到青海師范大學校友甘建華快遞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封面設計清新雅致,裝幀印制精美高檔,乍一見到即有十分好感?;突痛髸C萃了衡陽當代30位作家的散文120篇,每人4篇,合計47萬字,捧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書名取自“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泊衡州》詩句,用典貼切,深意蘊藉,將我的思緒引向了柳色幽深、雁排長空的古城衡陽,想起王勃的序、李白的詩、范仲淹的詞、徐霞客的文,無一不是對衡岳湘水風雅與榮耀的詠嘆。即使我從未到過衡陽,也已對它心馳神往。
打開眼前的厚書,首先拜讀了建華主編撰寫的萬字前言。這位碩果累累的作家、詩人,近年又成為慧眼獨具的編選家,之前已為第二故鄉(xiāng)柴達木盆地編選了七八部詩文選本。他站在中國散文及文學地理學的高度,梳理了湖南衡陽幾千年來的文脈,闡明了本書編選的整體構想,還逐一點評了各位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全文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文采飛揚,氣勢恢弘,讀之令人欽佩不已。
盡管我對書中的30位作者不夠熟悉,但通過建華主編的介紹,開始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迥異:或古色古香,或標新立異,或委婉曲折,或直抒胸臆,或如小橋流水,或似大江東去……
從我先睹為快的《涅瓦河畔的詩人們》《親愛的啞叔》《步云橋記》《奶奶》等篇什來看,可謂構思巧妙,詞藻華茂,情真意切,酣暢淋漓,彰顯出湖湘血統(tǒng)作家的氣質風骨,抒發(fā)了老中青三代的家國情懷,帶給讀者溫暖人心、砥礪奮進的力量。
我肯定還會細細拜讀書中的精彩篇目,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華章美文,滋養(yǎng)日漸荒蕪的心田。我也期待文脈深厚的名城衡陽走出更多的文壇大家,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散文之花。
梁瑞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湖南省散文學會會長,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古往今來,衡陽即為文人騷客薈萃之地,也是湘楚文學的重鎮(zhèn),大家輩出,俊星馳騁,為中國文學的長廊增光添彩佳話連篇。
衡陽為王夫之先生故里,他雖然并不是以文學名世,但他的哲學思想與高尚人格,對衡陽文學也有著骨血影響,衡陽歷代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莫不讓人感受到船山文化的氣味。夫之湘西草堂立,天下不敢小衡陽。
我對衡陽的崇敬,始于此,而且是終身追慕。
甘建華主編近年來致力于湖湘文化尤其是衡陽地方文化的發(fā)掘、收集、整理、光大,從事著極有意義的名山事業(yè),我曾贊嘆其為“湘南四才子”之首?!洞胶怅柫睢穮R集衡陽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的優(yōu)秀作品,無論是文學價值、文獻價值還是審美價值,都是值得推崇和贊頌的。
我一直認為,地方文化或文學的整理積累,除了文學價值之外,若干年后,可能更具有史料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甘建華主編出版《船到衡陽柳色深》是又一件賡續(xù)文脈、功德無量的善行義舉。鑒于此,我愿意為他喝彩鼓掌,同時祝愿衡陽散文家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張人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散文作家聯(lián)誼會會長,第七屆冰心散文獎得主):
欣聞?chuàng)从迅式ㄈA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已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我謹代表四川省散文作家聯(lián)誼會全體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會與湖南散文作家一直有著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其中甘建華先后獲得第三屆四川散文獎、首屆《格調》美文獎,2017年在蘇東坡故里眉山獲得冰心散文獎得主在場散文創(chuàng)作競賽獎,《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兩報副刊同時發(fā)表《眉山的異鄉(xiāng)客》,此文入選當年兩個全國散文選本。通過政府組織和民間筆會等形式,我們分享兩地散文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得,建立了長久而深厚的友誼。我們愿與衡陽散文作家群攜手并進,進行更加深入和廣泛的創(chuàng)作交流,共同推動中國散文事業(yè)的發(fā)展繁榮。
周聞道(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四川眉山市散文學會會長,第七屆冰心散文獎得主,在場主義散文流派代表作家):
湖南著名作家甘建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作家使命意識及文化地理慧眼,選編推出了《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這部立足湖湘歷史地理人文、緊貼時代脈搏的地域散文精品,是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繁榮發(fā)展中國文化事業(yè),增強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的創(chuàng)新壯舉,是文學和作家在場的生動表現(xiàn)形式,可欽可敬,可喜可賀。
丁建元(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長,山東友誼出版社原總編輯):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陽柳色新——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集結了老中青30位作家的華章,組成了衡岳湘水絢爛多彩的美文長廊,這是湖南文壇的重要收獲,也是中國散文界的一件盛事。我謹代表山東省散文學會對甘建華主編的辛勞付出表示由衷的欽佩,對遠在南方未曾謀面的其他文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湖南衡陽,南國名城,與北方的齊魯大地遠隔萬水千山,對尋常人而言似乎是一塊陌生之地。但對于山東的散文作家們來說,我想大都知道衡陽的神奇與美麗,它在古詩文里閃光并和大雁聯(lián)系在一起:“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莫道薊門書信少,雁飛猶得到衡陽”,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每到深秋時節(jié),大雁南飛之際,我想它們是到衡陽棲息越冬;春來的時候,它們又北返帶回衡陽的消息。而甘建華先生今天寄來的這本書,就是一只反季節(jié)逆飛的大雁,封面是淡綠色的,題目有新的“柳色”,這是最為動人的春消息。
衡陽在衡山之陽,我有幸到過南岳衡山,才知道這里崇拜祭祀的是火神祝融。祭拜的時候,不光要敬香,還要點上鞭炮。我想湖南人的性格里,肯定有火神的文化基因,他們勁直堅韌,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敢作敢當,有火的激情、火的熱烈和火一樣摧枯拉朽的力量。在《船到衡陽柳色深》這本書中,我領略了衡陽美麗的山水風光,漁舟唱晚,蒸湘夜雨,酃酒荷香;也知道了這塊土地上的歲月崢嶸,蔡倫、羅含、趙葵、王夫之、彭玉麟、洛夫等先賢圣哲皆出生于此。現(xiàn)在又有老中青三代30位衡陽散文作家,寫歷史人文、山水勝跡,寫賢者風范、歲時風俗,寫童年往事、親情鄉(xiāng)誼,都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文字,有著鮮明的地方記憶與大愛情懷,能讓人從平靜的敘述中感受到火一樣的溫度。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們雖然都是業(yè)余從文,但是寫作技巧嫻熟圓潤,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樣,各自呈現(xiàn)出風格不同的才情,有的甚至達到了很高的文學境界,為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可謂一只翱翔蒼穹的大雁,把山東和衡陽連在一起。祈愿我們以散文為紐帶,搭起友誼的彩橋,同時盼望文友們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讓衡陽散文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祁建青(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青海省散文學會會長,全國駿馬獎、全軍一等獎得主):
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船到衡陽柳色深》,匯集衡陽當代散文作家群30人120篇,以作者出生年齒為序,上至耄耋老翁,下訖年近而立的青年才俊,三代人共譜衡岳湘水文學新篇章。這是中國散文學會全國各地會員的首個選本,也是衡陽有史以來首個正規(guī)出版的散文選本,一舉創(chuàng)下兩個第一,實屬難能可貴。
湖南衡陽,地靈人杰,薪火相傳;甘氏建華,眼界開闊,篳路藍縷。我與主編建華兄相識已久,他年輕時求學、工作于青海高原,開創(chuàng)了“西部之西”(The West of China's West)的文學寫作版圖;而今返鄉(xiāng)著書立說,造福桑梓,成就散文界一大盛事,引以為湖湘文學界驕傲,我亦深以為榮焉。
董中鋒(中國散文學會理事,湖北省散文學會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散文是一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老文體,也是對個體和人類命運終極關懷、對現(xiàn)實生活深切觀照的現(xiàn)代文體。《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的出版發(fā)行,給中國散文界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本書將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匯集一冊,極具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祝本書首發(fā)式暨分享會取得圓滿成功!
甘茂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宜昌市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得主):
秋末初冬看湘水奔流,文脈深厚聽濤聲依舊。欣聞由知名詩人、散文家甘建華先生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謹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敬意!
這個散文選本富有創(chuàng)意,也具有文學魅力,對繁榮當今散文創(chuàng)作意義深遠,值得稱道,值得學習。這是衡陽籍作家以散文的形式回報鄉(xiāng)土,以綿延的鄉(xiāng)愁感銘生活,以歷史的記憶觀照現(xiàn)實,以地域文化特色滋潤文學與人生的厚重之作,吹響了衡陽散文作家群的集結號。
譚曙方(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山西省散文學會會長,第八屆冰心散文獎得主):
近日收到由甘建華主編、百花洲文藝書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我謹代表山西省散文學會向入選本書30位衡陽籍散文作家致以熱烈誠摯的祝賀!
集結衡陽籍具有創(chuàng)作實力并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的作家佳作,真是一個先鋒創(chuàng)舉,對我們山西乃至全國文壇都具有啟迪意義。相信不久,會有許多城市的作家仿效衡陽經驗,推出各自的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衡陽也會因為這部開風氣的作品集增添城市文化魅力,本書30位衡陽籍作家也會因這部作品而流芳文壇。
歷史是有記憶的,做好了當下就是銜接了過去,也是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跟著衡陽籍作家看衡陽、看中國、看世界,當會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沈念(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獎得主):
南岳綿延,湘水長流。衡陽文脈深厚,氣象萬千。欣悉《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出版,謹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衷心祝愿衡陽散文作家寫出氣蒸衡岳、芷香四水的更多佳作,回饋腳下的土地與豐沛的生活。
黃國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秦牧創(chuàng)作研究會副會長):
收讀《船到衡陽柳色深》,眼前不由一亮,以一地數(shù)以十計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優(yōu)秀作品匯成一冊散文集,這個創(chuàng)意,這個策劃,只有耕耘衡陽文壇多年、且常有奇思妙想的甘兄建華,才會想得出來并能落到實處。
這一冊書,讓人見識了衡陽足以傲世的文士、文氣、文脈,以及文人團體與文創(chuàng)氛圍,也領略了激蕩中華數(shù)百年的湖湘文化,在衡岳湘水的開枝散葉、蔚為大觀。
衡陽文壇,有這樣一冊文采斑斕的選本足以傳世;衡陽散文界,有這樣一冊“集大成”,足以挺立在中國這個幾千年散文國度的歷史之林。
國內高校專家學者圖版(18人)。
晏杰雄(文學博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副會長,中南大學文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衡陽寰中佳麗,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藍墨水的上游。獨擁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孕育了紙圣蔡倫和天地大儒王夫之,“東方萊茵河”湘江穿越全境,石鼓書院為中國古代書院之雛型,這在湖南乃至全國城市都是獨有的優(yōu)質人文地理資源。
現(xiàn)當代以來,衡陽文學在新詩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新潮小說、愛情小說方面已有眩目表現(xiàn),洛夫、瓊瑤、唐翼明、唐浩明、海巖、殘雪、王志等衡陽籍大家頻頻發(fā)力,讓衡陽成為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一個陸標。但散文方面顯示度似乎不夠高,而在各門類文學體裁中,散文實則是最能接續(xù)文脈的,甚至是“整個文學寫作的基礎”(張煒語)。
這次由甘建華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陽柳色深》,集中展示了衡陽30位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的散文佳作,之前均已見諸海內外報刊,作者代際也從20世紀40年代綿延至90年代生人。這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不僅策劃創(chuàng)意新穎迥異流俗,而且意味著繼新世紀衡陽詩人群之后,衡陽散文作家群也已成型,衡陽散文將在當代文壇占有一定的位置。
衡陽目前擁有全國各地市最多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他們散布在五縣二市五區(qū),職業(yè)不同,身份各異,卻都不事張揚潛心創(chuàng)作,犖犖大端而不可勝道。綜觀本書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文氣充盈,文采斐然,守正創(chuàng)新,情思深致,遠超一般地域性寫作的狹窄,自覺靠近悠久深遠的中國文學大傳統(tǒng),令人悄然動容焉!
劉長華(文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船到衡陽柳色深》不僅是當代衡陽散文作家群優(yōu)秀作品的集結,更是衡陽文學中興時代業(yè)已到來的曙光。明末清初高珩曾作《衡湘道上》一詩:“山水高深各異方,兼長合是數(shù)衡湘。東吳回首無喬岳,嫵媚青山似女郎?!焙庠老嫠嬜u天下,人文歷史獨擅勝場。衡陽作家有理由為衡陽文化、衡陽精神深感自豪,譜寫出屬于各自心中一闋闋頌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與期待,在“寰中佳麗”的優(yōu)質土壤中,衡陽文學和散文上的“南岳”會很快出現(xiàn)。
楊金磚(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柳宗元研究會秘書長,湖南科技學院教授,《零陵山水散文選》主編):
衡陽乃吾湘文化重鎮(zhèn),從東漢紙圣蔡倫、東晉名士羅含,到明末湘學至尊王夫之,晚清湘軍名宦彭玉麟,以至現(xiàn)當代文化達人與文章高手,真是不可勝數(shù)。
昔日讀吾友甘建華專著《藍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曾對衡陽燦爛的歷史人文深為景仰。今讀其主編出版的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船到衡陽柳色深》,薈萃衡陽當代30位作家120篇雄文,堪稱地域散文的典范之作,更是敬佩得五體投地。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的策劃與出版,充分體現(xiàn)了甘建華先生的淵博學識與寬廣襟懷。他從中短篇小說而新聞采編,從文化散文而文史筆記,從文藝批評而地理詩創(chuàng)作,甚至旁涉英語翻譯、字畫鑒藏,不僅樣樣皆通,而且業(yè)績不俗。尤其是在賡續(xù)地域文脈、傳承文學道統(tǒng)、凝聚同仁共識、打造文化品牌、提攜青年后進方面,更令人有“湖湘人物真難得”之嘆。
郭茂全(文學博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會員,蘭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由甘建華先生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匯集30位衡陽籍當代散文家的120篇佳作,既是衡陽散文界的“集結號”,又是湖南文學界的“百花園”,也是中國散文出版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衡陽山脈綿延,文脈深厚,水脈流長,血脈傳承?!边@是書中作者的生態(tài)故鄉(xiāng)與心靈家園,他們作品中描述的親人、鄉(xiāng)鄰、鄉(xiāng)事、鄉(xiāng)村,抑或羈旅、城居乃至異域游記,皆能做到與心徘徊、隨物婉轉??梢哉f,衡陽的大河文化孕育了神思飛揚靈動、情感深厚熱烈的散文家,蒸湘兒女濃濃鄉(xiāng)情潺潺流淌在散文集中;衡陽的大山文化培植了氣韻生動圓滿、文字清新雋麗的散文家,南岳赤子殷殷詩意蓊郁生長于散文集中。
甘建華先生為本書所撰萬字前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文》,是對衡陽文學尤其是散文發(fā)展歷程與創(chuàng)作陣容的全面評述,用情之深、用意之誠充盈于字里行間,讓我充分領略了甘氏語詞之美與衡陽散文之美。聽說近期將舉辦這部大書的首發(fā)式暨分享會,亦可見識衡陽文藝評論之美,可謂多美綻放,美美與共,其喜洋洋者矣!
顧廣梅(女,文學博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散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團隊成員):
衷心祝賀30位衡陽散文家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以如此有意義且獨特的方式集結出版《船到衡陽柳色深》。這部格調高雅、旨意高遠的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充分展現(xiàn)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書寫半徑,一方面基于衡岳湘水的世居畛域,另一方面遠遠地超越了生活本身。他們試圖建構深具湖湘歷史文化、山川形勝、交通物候、風土人情特色的敘事譜系與抒情譜系,在或濃烈或疏淡的藝術多樣性中,從地方性的詠嘆走向與世界的對話。
劉軍(文學博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孫犁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評委):
“衡陽雁去無留意”,源于中國古代文學的詩意表達,衡陽這個地名自此成為守望歸來的一個代名詞。由甘建華先生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是一部獨具高格、不同流俗的文化地理散文選本,將使“寰中佳麗”雁城衡陽更為世人所知。
最近這些年來,文學的地方性成為熱詞。地方性是一個小于民族性的概念,既是作家寫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情感的維系所在。它聚合了作家最熟悉的人與事,最熟悉的詞語表達及萬物的表情,相互間湊擁在一起,尖頂處擺放的恰恰就是人們通常言之的童年經驗。一般情況下,地方性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分解在作家不同的作品中。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書名典雅蘊藉,“柳色深”既有春深如海、繁花似錦之意,也有留守與相望的期待之情,同時隱含才情并茂、自成一片森林的寓意。作為一部集納30位散文家的文本,將一個地方的文化內蘊以不同色塊拼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不僅是湖湘一地文學實力的精彩呈現(xiàn),也是衡陽一城文化建設的成果展示。期望衡陽散文作家群再接再厲,在攀登之路上不斷觸及高處的天空。
劉大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西寧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蘭州大學文學院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在讀博士):
我曾在一篇評論文章中描摹過甘建華學長的“三張面孔”,即新聞記者、作家詩人和地理學教授,這樣的身份確認實質上為其作為“多面手”的創(chuàng)作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隨著近年交往的不斷深入,益發(fā)認定他還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地理編選家。
經由其操刀主編已經付梓的青海詩文選本選刊,包括《這里也是一片沃土》《我們的柴達木就像畫一般》《名家筆下的柴達木》《天邊的尕斯庫勒湖》《云彩里懸掛著昆侖山》《<巴音河>散文專號&詩歌專號》《<金銀灘文學>詩歌專號——離開青海情系高原海內外詩人36家專輯》,等等,甫一面世便好評如潮,尤其在編校速度、選稿質量和排版印制方面均為上乘。建華學長視青海為第二故鄉(xiāng),盡管離開柴達木盆地已有多年,但對雪域高原的拳拳之心,風聞者無不感動莫名。
新編《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由全國名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無疑是建華學長回饋家鄉(xiāng)衡陽、致敬前輩鄉(xiāng)賢、梳理湖湘文脈、呼應游子鄉(xiāng)愁的又一文化功德。這部頗具差異性和辨識度的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入選的30位作家以年齒為序,各攜4篇力作佳構亮相,不僅彰顯了衡陽老中青三代散文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實力,同時呈現(xiàn)了本書主編非同一般的眼光與魄力,并為學界提供了一份探尋衡岳湘水文學富礦的重要研究資料。作為其母校青海師范大學的學弟,我由衷祝賀這本書的順利出版,期待以建華學長為代表的衡陽散文作家群筆耕不輟、佳作不斷。
劉正偉(佛光大學文學博士,《臺客詩刊》發(fā)行人兼總編輯,現(xiàn)任江西上饒師范學院文傳學院專任副教授):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收輯30人120篇作品,共修當代衡岳湘水散文作家譜系,藉由發(fā)行大江南北,進而傳頌天下。
我曾兩次造訪湖南衡陽,皆由本書主編甘建華兄熱情接待,結識作家詩人,遍訪風景名勝。
現(xiàn)在拜讀《船到衡陽柳色深》,往日在地作家間的情誼與山山水水風景柔情,藉由優(yōu)美的文字與高尚的靈魂,又再一次浮現(xiàn)于我的眼前。
張建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副會長,湖南藝術教育研究所教授):
衡陽,這座湖湘文化名城,自古以來,文脈昌盛,文事活躍。
古有東晉奇才、中國山水散文奠基者之一羅含,文化昆侖、天地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20世紀有名滿海內外的文學大家洛夫、瓊瑤、龍應臺,以及資中筠、資華筠姐妹,唐翼明、唐浩明兄弟,他們都是文學青年追慕的精神偶像。
在當下波瀾壯闊的新世紀,衡陽有我一大幫文學朋友和兄弟,他們以各自的創(chuàng)作實績輝耀中國文學的星空。今獲贈甘建華主編《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此書的出版堪稱湖南文壇又一盛事,令我為之格外欣喜,謹在長沙松雅湖畔遙致祝賀。
任東華(文學博士后,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副會長,衡陽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文學格局中,衡陽是有著獨特地位的,曾經養(yǎng)育了無數(shù)文化名流、文章大家。對此,甘建華先生在其名篇《湖湘文化名人衡陽十字歌訣》中有過系統(tǒng)梳理。而李白、杜甫、韓愈、黃庭堅、范成大、徐霞客等人對衡陽的獨特書寫,更使衡岳湘水聲名遠播令人神往。
當代衡陽也有許多優(yōu)秀寫作者,他們對斯土斯民投入深沉的情愛,濃墨重彩地書寫風格各異的精彩華章,《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即是明證。甘建華主編與他的散文同道從不同角度,或寫現(xiàn)實衡陽,或寫浪漫衡陽;或從宏觀處大開大合敘事,或從細微處低吟淺唱抒情;或以衡陽想象詩和遠方,或以他方寄托歷史與感慨。衡陽是一個聚焦點,相關的記憶收攏又鋪開,卻始終屹立不倒,有滄桑與溫暖,有苦澀與甜蜜,有穿越與沉浸,不一而足,美不勝收。
文玲(女,文學博士后,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訪問學者,衡陽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鄉(xiāng)土情結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和歷史傳承中,內心深處對家鄉(xiāng)山河的熱愛與依戀之情。中國古代文人正是有著強烈的鄉(xiāng)土情結,“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等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眷念。反觀今日中國文壇,由甘建華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船到衡陽柳色深》,非常鮮明集中地呈現(xiàn)了衡陽作家的鄉(xiāng)土情結。
這部由30位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集體創(chuàng)作的選本,起點甚高,視野不俗,文質兼美,格局壯闊,頗有唐人王勃“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氣勢。有的作品擇取典型事物、典型場景,展現(xiàn)美得不可方物的衡陽鄉(xiāng)土風光;有的作品則以游記或者概貌介紹的方式,刻畫曠野村落的風土物候,散發(fā)出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然而,它們都有助于揭示、提升本書書名的意蘊,充分展現(xiàn)衡陽當代散文家對“柳色深”的自豪與贊嘆,進而催動衡陽散文作家群的再出發(fā)。
羅玉成(南華大學教授、衡湘文化研究所所長、洛夫與湘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聞一多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現(xiàn)代文學學會理事):
吾友甘建華主編的《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出版后,短時間內即引起國內散文界強烈的反響,認為其“具有開風氣的時代表征”。我仔細翻閱后最深刻的體會,則是這個選本的文化意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認為文學作品的文化意義,應當成為評價作品價值與在文學史上地位的一個重要尺度。
著名散文理論家、蘇州大學范培松教授談到“在場主義散文”時,曾提出散文寫作應“以人文關懷作為它的文化理想和終極目標”。我從本書中看到的人文地理與歷史感興,呈現(xiàn)出了衡陽的山川之美與百姓的生存境況,體現(xiàn)出作家們對家山風物的無限摯愛,以及對腳下熱土與父老鄉(xiāng)親的深情關懷。入選本書的作品之前都公開見諸海內外報刊,主編從方方面面搜尋結集付梓,足可見出甘建華先生付出的辛勞及獨特的文化視角。
全華凌(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湖湘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衡陽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
文學選本是一種重要的文學現(xiàn)象,也是一種重要的文獻資源,承載著作者和選編者認識世界與人生的寬廣視野,以及“筆墨當隨時代”的審美觀念。由甘建華先生主編出版的《船到衡陽柳色深》,在衡陽散文發(fā)展史上堪稱首創(chuàng),在湖南乃至全國地域散文發(fā)展史上,同樣具有非同一般的標桿意義。
該書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填補了兩千多年來衡陽散文選本正規(guī)出版物的空白,作者隊伍包括20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六個年代生人,其中女作者幾近三分之一;二是提高了入選作者的門檻,他們清一色都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其中三人還是中國作協(xié)會員;三是選文標準精嚴雅正,文化地理布點全面,所有作品都已見諸國內外報刊,許多作品被轉載或獲獎;四是堅持衡陽鄉(xiāng)土寫作,同時兼及湖湘、國內乃至海外,大都賡續(xù)了自東晉邑人羅含開創(chuàng)中國山水散文的發(fā)展脈絡;五是衡南作為散文大縣,13位鄉(xiāng)黨的寫作風格各異,整體水平讓人刮目相看。
馬漢欽(文學博士后,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湖南省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guī)鞂<?,衡陽市政協(xié)常委、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副主任):
衡陽千年文脈綿延至2022年起一高峰,《船到衡陽柳色深》堪稱本土文學史上一個里程碑。該書收入30位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每人4篇,合計120篇,皇皇大著四百余頁,令人驚嘆并歆羨不已。
從作者隊伍來說,自1940年代至1990年代生人,年長者已是耄耋老翁,年輕者尚未及而立之年,可謂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從山川地理來說,域內名勝如南岳衡山、湘西草堂、石鼓書院、紙都耒邑、狀元故里、斗山二塔,境內大河如湘江、耒水、蒸水,四方鄉(xiāng)野如相公堡、茅洞橋、冠市街、大甸村,甚至“我彎里的池塘”,無不包羅其中,布點全面,使之真正具有文化地理學的意義。
從歷史人文來說,上至東晉羅含、東漢蔡倫、北宋周敦頤、南宋岳飛、明末王夫之、晚清彭玉麟,直至當代世界華文詩壇泰斗洛夫,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呼聲甚高的耒陽籍女作家殘雪,可見作者和編者的眼界之高、視域之寬,本書的文學、文史、文獻價值斑斕畢現(xiàn)。
從文本閱讀來說,每人寫法各有千秋,文風別開生面,誠如書名所言,可以感受到衡岳湘水的地方性格與精神氣質。
何璐(女,湖南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衡陽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
浩浩湘水,巍巍南岳,雁城衡陽,人文薈萃。閱讀甘建華先生主編出版的《船到南岳柳色深》,30位衡陽籍當代散文作家的120篇佳作,擘劃獨特的文化地理圖景,抒寫具有濃郁特色的地方印記,飽含衡陽人厚重質樸的家國情懷。尤喜9位女性同胞的作品異彩紛呈,各以溫婉細膩的現(xiàn)代女性視覺,或敘說岐山詩會的雅集,或品味茅洞橋燒餅的醇香,或導覽衡岳湘水的大美,或講述石鼓書院的名游,或搜尋狀元故里的人文,或凝思枯枝上的紅果,無不見證衡陽女性優(yōu)雅浪漫的精神風貌。
劉劍飛(湖南環(huán)境生物學院森林旅游專業(yè)副教授,旅游心理學者):
從新世紀前后開始寫作《藍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甘建華先生以“家在衡岳湘水間”為創(chuàng)研基地,成功策劃、主持、推廣了系列衡陽文化事件,諸如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書畫作品大展、紀念世界華文詩壇泰斗洛夫先生、石鼓書院雅集、岐山詩會、茅洞橋尋根等活動,均在海內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反響,進而重構衡岳湘水光輝燦爛的文化圖景。
《船到衡陽柳色深——中國散文學會衡陽會員優(yōu)秀作品選》的出版,則是甘建華先生和衡陽散文家們集中發(fā)力,展現(xiàn)春風十里、春色滿園的家山圖畫。南宋范成大名句意蘊在疫后語境中,更能催發(fā)外地讀者的向往衡陽之情。
王路寧(女,文學博士,中國訓詁學學會會員,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講師、漢語言文學系副主任):
有一地之山水,便有一地之文學,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文”。而一地之散文創(chuàng)作,最能體現(xiàn)一地之風土民情,以及當?shù)氐奈幕瘍忍N與百姓的日常煙火。對于語言研究者來說,散文作家是一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記錄者,他們的腔調不僅體現(xiàn)在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書寫,他們的風調更見于烙印在字里行間“梆硬”的方言詞匯。
衡陽散文作家的腔調與風調,可從甘建華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化地理散文選本《船到衡陽柳色深》略窺一斑。本書匯輯當代衡陽最具才情的30位散文家作品,他們從衡陽的方言寶庫中擷取鮮活生動的語言,描繪一幅幅衡岳湘水的時代畫卷,浸潤著撲鼻的鄉(xiāng)土氣息與濃郁的地域色彩。這是衡陽文化地理散文的一次集中耀世,必將在當代文壇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記。
段有慧(女,美國佐治亞大學理學博士,江蘇理工學院副教授):
《船到衡陽柳色深》秀美的書名印刻在雅致的封面上,由甘建華先生選薦的這本衡陽散文作品集,匯聚了老中青三代30位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的群星風貌。似這般規(guī)模的文學積累與佳作展示實屬難能可貴,不僅賡續(xù)了衡岳湘水地方文化,更兼具文學與文獻的雙重價值,堪稱湖湘文化史上的創(chuàng)新之舉,難怪被中國散文學會和中國作家網(wǎng)推許廣播。
我與主編甘先生是衡陽南鄉(xiāng)名鎮(zhèn)茅洞橋同鄉(xiāng),雖然至今緣慳一面,但從其大量的鄉(xiāng)土散文與地理詩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所來徑”。他著有名篇《喜歡衡陽的101個理由》,其實對我而言,一個理由就足夠了,因為我是衡陽人,打小就為自己的里籍是這座英雄城市而自豪。在《船到衡陽柳色深》這本書中,我淺嘗了衡陽的山水名勝、四季風光、歷史人文、節(jié)慶民俗。作家們筆下的童年往事與親情鄉(xiāng)愁,也是一股股流過我心底里的暖流。我邊讀邊興奮地想著: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啊!兒時聽奶奶和父母親講述的往事,突然間有了生命,鮮活跳躍起來了。想不到茅洞橋燒餅居然那么有名,號稱“天下第一燒餅”,自當是我下次返鄉(xiāng)的首選。
甘先生的太太王錦芳在《但得衡陽文脈香中》一文中,寫到衡南縣茅市鎮(zhèn)泉水江段氏將軍家族大院,“滄桑老舊但仍流露出一股威武倔強的氣勢”,這就是我的祖屋??!感謝這位衡陽市政協(xié)常委特別關注往圣先賢的舊居保護,希望能為衡陽留住一張張歷史文化名片。書中許多類似篇章都以多樣形式回饋鄉(xiāng)土,傳承湖湘文脈,讓人對家鄉(xiāng)衡陽的未來滿是憧憬。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