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訊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新聞資訊>湖湘文訊

我省作家趙燕飛作品《樹屋》入選2023中國生態(tài)文學榜單

來源:湖南作家網(wǎng)   時間 : 2023-12-14

 

分享到:

12月12日,2023中國生態(tài)文學榜單公示,作家趙燕飛創(chuàng)作的作品《樹屋》入選榜單。

據(jù)悉,此次評選活動由《今日國土》雜志社、今日國土生態(tài)文學委員會、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北京林業(yè)大學外國文學與生態(tài)文化研究中心聯(lián)合舉辦,經(jīng)過專家團隊嚴格篩選、層層把關(guān),最終選出40篇作品,《樹屋》榮列其一。

作品《樹屋》賞析

如果我有個姐姐,如果我的姐姐做了一盤蝸牛,而我的父親命令我必須和大家一起吃蝸牛,我可能不會拒絕;就算拒絕了,我也不會離家出走;就算離家出走了,我也不會爬到樹上去;就算爬到樹上去,我也不會為了一句氣話真的從此生活在樹上……

我做不到這些,因為我不是柯西莫,不是“樹上的男爵”。對我而言,也許只有成為卡爾維諾筆下的主人公,才能擁有柯西莫式的決絕和勇敢。

當我走進中山市板芙鎮(zhèn)里溪村,面對那棵被稱為“屋仔樹”的榕樹,我竟然又想起了柯西莫:他在樹上搭建的“房子”,和這棵榕樹自然形成的“屋仔”相比,哪一種更獨特更讓人迷戀?

站在“屋仔樹”的下面,我的頭使勁往后仰,朝前走幾步,又往后退幾步,卻還是看不清它到底有多高,我只知道頭頂?shù)奶炜杖情艠涞闹θ~。天空之下,粗細不一的氣根依偎著纏繞著朝向大地,有些已經(jīng)扎入土中,幾乎成了一棵新樹?;蛎芑蚴璧募毿飧豢|縷垂下來,有風吹過時,它們飄啊飄搖啊搖,那模樣,很是愜意。還沒來得及看清樹身,有人吆喝著要拍合影,迷迷糊糊地跟隨眾人進了無門無窗的“樹屋”,只見里面緊鄰樹身的地方臥了三條青石凳,大家擠挨著坐下來,攝影師站在“屋”外不遠處,指揮眾人站好后,大聲喊著“一二三,茄子”,眾人一起喊“茄子”,話音未落,笑聲浮了起來。

拍完合影,我起身細細打量這座別致的“樹屋”。

“樹屋”有五六根“柱子”,其實也不是五六根,而是五六“團”。一“團”柱子也許是原來的樹干被氣根一層層加厚所致,也許是好幾條氣根抱團扎進了大地。除了那“團”最小的柱子,我無法分辨其他幾團大柱子哪一團才是原來的樹身,甚至連“柱子”的“團”數(shù)我都無法確定。那些“柱子”大多不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而是樹身在離地兩米左右猶如“拳頭”突然松掉,“手指”張開往下伸展,直到“指尖”鉆入大地。“掌心”之下,幾根碩大的“手指”合圍成一間空空的“屋子”。

據(jù)說這里原本真有一間小小的屋子,和榕樹毗鄰而居,榕樹長得飛快,似乎對身旁的小屋起了保護之心,生發(fā)的氣根沿著屋子四周往下扎,氣根越來越粗壯,年邁的屋子卻依然敵不過歲月的侵蝕,在某天轟然倒塌……榕樹應該為此傷心過,在那些褐色的氣根夾縫里,至今還殘留著小屋的斷磚碎瓦。

從“樹屋”出來,我沿著這棵榕樹的“柱子”轉(zhuǎn)了一圈,無意間發(fā)現(xiàn)最大的那團柱子上面趴著一條深灰色的“龍”,“龍頭”斜伸出去,半張的“龍嘴”似要開口說話,湊近去看,才知這條“龍”也是由幾條氣根抱團而成。

這棵榕樹有一百六十多歲了,里溪村的人喜歡坐在它的腳畔,無論他們議大事還是拉家常,榕樹總是靜靜地聽。它可能不太明白什么是改革什么是振興,它只知道里溪村越來越美,人氣也越來越旺;它親眼看到,無論里溪村的原住民,還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他們臉上的笑容一個比一個燦爛。

秋去春來,這棵榕樹總是靜靜地傾聽,默默地生長。它長得再高,枝葉再怎么繁茂,所有的根永遠朝向大地,就像堅持住在樹上的柯西莫,始終關(guān)注著地上發(fā)生的一切。對于大地,他們同樣心懷熱愛。

平凡如我們,無論身處何方,魂牽夢繞的,也永遠是某片熱土。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