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 : 2022-07-22
分享到:
崗腳是湘南郴州市蘇仙區(qū)棲風渡鎮(zhèn)的一個千年古村。
我原先從未來過崗腳。因為參加“西河鄉(xiāng)村振興”主題采風,與文友同行,前往崗腳古村。崗腳處于西河畔的古渡口,西河水在這繞了一個大彎,河水日積月累沖積成周邊幾公里的田園。河邊就是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崗腳。
走進崗腳村時,似乎距離時間很遙遠,我無從辨別哪些屬于古籍?哪些屬于當下?青磚瓦房、小橋流水、李氏公祠、古樟石碑……人類留在土地上方的種種跡象,都把我引向一個久遠的年代,極大地興奮著我的審美情趣。
村里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員在古民居前迎候我們。佇立水泥道,傾聽工作隊員訴說村子的由來:南宋末年李庭芝攜子在此,取石動土,興建庭院,筑建山寨,初始取名高崗寨。李氏宗族生生不息,在這繁衍、興業(yè),陸續(xù)建起幢幢風格相近的古民居。李庭芝安妥了三個兒子,無牽無掛,風塵仆仆,踏上抵抗元軍征程。元軍圍攻揚州時,李庭芝臨危受命,始任兩淮制置使,后升任為參知政事(副丞相),奉詔守揚州城。他與時任右丞相的文天祥一樣,在南宋國破被元軍推向斷頭臺時,寧死不屈,殉難時僅57歲。李庭芝成了崗腳村后裔倍感榮耀的先祖。
這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李氏宗祠的英烈紀念室懸掛著英烈榜,46位烈士的英雄事跡歷歷在目。李用之烈士是強渡大渡河勇士中的一員。他曾任前方第一醫(yī)院的院長、紅一方面軍第四師參謀長,長征途中擔任先鋒,先后突破敵軍的三道封鎖線,在馬家壩擊潰川軍十二師,占領安順場,不幸在掩護先遣部隊強渡大渡河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年僅31歲。
五月的西河畔,柳樹垂臂,葉片似纖柔的指尖,攙扶著晶瑩的雨光;河岸上有幾棵古樟佇立村前,風過處,積雨紛落,滿地琶音。臨河古民居掩隱在古樟下,古墻飛檐時隱時現(xiàn),顯影著古村的前世今生。庭院、屋檐、門窗,雕龍畫鳳,鐫刻著堂名、題額、楹聯(lián)……一側門上端刻有一對太極八卦圖,門楣上寫著“于古人書無不讀,則天下事皆可為”聯(lián)語,顯示村里的文化內涵和崇尚讀書的氛圍。門楣飛檐,樓閣窗枋,均以浮雕、木雕、磚雕、鏤空雕等鑲嵌雕刻而成;八仙、壽星、松木、竹梅、福祿壽喜、戲文故事,甚是熱鬧。徜徉崗腳古巷,疑是行走于明清舊畫。一大群老人,圍在村子巷道石桌邊或看人下棋,或看人打紙牌,還有一些老人在那些漆色新鮮的體育設施上鍛煉,壓壓腿,伸伸腿,伸伸胳膊。淘氣的小男孩,在人群中穿來穿去,追逐著,嬉鬧著,盡情地玩樂。一棵大樟樹,樹冠遮天蔽日,灑下一地陰涼。四周未加修剪過的樹木,低低地分出枝杈。月季花壇盛開的花骨朵,花蕊細細的、嫩嫩的,香氣就從那里飄溢出來,彌漫在四周,直沁人心肺。
站在西河的一側,映入眼簾的是利用西河的河心島和廢棄砂場修建的崗腳濕地公園,面積5.8萬平方米,總投資440.5萬元。寬敞的廣場豎立幾塊鄉(xiāng)村振興的宣傳欄,仿木紋砌成的數(shù)個花池,栽植了桂花、羅漢松等花木。有供村民、游客休憩的石凳、石桌、四角亭、石鎖、惜字爐、游客停車場等,設施俱全。村西南面還有一處約30畝的濕地公園,樹林里古樹參天,針葉、闊葉的皂莢、樸樹、樟樹、冷杉、瀟湘竹等數(shù)種,有掛牌被保護的幾百年樹齡的珍貴樹木,鳥雀棲落蒼翠樹枝上啾唧,婆娑樹影倒映在清澈的西河綠水中,幾只白鷺撲扇著翅膀,在樹林、西河上空翱翔……萬炫成隊長對我說,他和工作隊員于今年3月進駐崗腳村后,7個組的村民自籌加上鄉(xiāng)鎮(zhèn)撥款共60多萬元,拆除危房、雜房、旱廁等2萬多平方米,修建灌溉水渠2700多米,栽植百畝桃園樹苗,修建通組水泥路幾公里。目前還落實了村民承包的油茶樹林3000多畝,計劃改造榨油房,為游客觀賞、體驗土法榨油流程。明年規(guī)劃籌建十畝荷花、百畝油菜觀光基地,西河岸邊建造數(shù)個供游客拍攝、打卡的風景點,烈士、烈屬事跡大理石宣傳墻,把崗腳村打造成集傳播紅色文化、古民居人文、風景旅游、農業(yè)融合的產(chǎn)業(yè)基地。好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振興宏偉藍圖。
2019年,崗腳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當年李庭芝殊死抗元軍的故事,在歲月的幃幔后逐漸隱去,千年古村既有古風猶存的醇厚,也有新時代的卓爾不凡。田疇里有農人在弓腰舞鋤中忙碌,河堤邊菜園蔥蔥,一派生機勃勃……
我在五月的初夏午后離開崗腳,能得一份憶念留在心里,就不枉彼此的一度相逢。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