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報 時間 : 2025-04-18
分享到:
老橋橫跨麻溪河兩岸,安詳而靜默,似乎正瞇著眼,回想那些陽光般明媚的往事。
借了身下小河之名,一躺就是數(shù)百年,老橋默默數(shù)著平淡的日子。水中攢動的魚蝦與岸邊蕩過的稻香,都是它最忠厚的伙伴。
老橋是座風(fēng)雨橋。松木橋身凜然橫在三座方形青石堆砌的橋墩上,結(jié)實、沉穩(wěn)。橋板、欄桿被時光的手掌長久撫摸,已青黑如生鐵。橋板偶爾有幾處凹陷殘缺,甚或洞穿,能看得見腳下翻涌的水流,卻堅挺如昔,踩上去從不搖晃。
老橋能遮擋風(fēng)雨,是因橋頂和房屋一樣蓋了瓦。瓦呈青黑色,村里最常見的那種從稻田里取土燒制而成。我能想見先人們忙碌的模樣:蟬聲在苦楝樹葉間聒噪,陽光烘烤著取土、和泥或者轉(zhuǎn)動模具刷泥的一雙雙黑手,汗珠和水一道拌進了成型的土坯;土坯被太陽曬干,又被精心挑了吉利的日子,送進了瓦窯;夕陽貼上山頂時,木炭燃燒起來,映紅了一張張焦渴的臉龐;簇新的瓦片終于出窯了,被那些皸裂的手碼成魚鱗狀的橋頂……
老橋就在村小旁邊。每到下課或放學(xué),我總喜歡到橋上逗留一陣,倚著欄桿眺望兩岸漾起的稻浪,或者遠處山巒邊下沉的夕陽,心性也像眼前風(fēng)景一般漸漸細膩起來。山雨有時驟然而來,叮叮當(dāng)當(dāng)敲打瓦楞,仿佛急促的馬蹄踏過青石板官道。老橋瓦頂下的我安然無恙,怡然聆聽四下風(fēng)雨聲。
夏日夜晚,星空璀璨,螢火蟲也打著忽明忽暗的燈籠,稻香被風(fēng)吹散到村莊每個角落。這時,兩岸常常在曬谷坪或者干燥后的稻田放映露天電影。河對岸有電影時,我總跟著大我?guī)讱q的堂姐,踩著細如蚯蚓的田埂,猴兒一般跳躍著前往。走過老橋時,總要將腳步和目光停下來,望望兩岸黝黑的山巒,聽聽河水窸窣的絮語。
橋頭偶有賣冰棒的人,背著小木箱,里面裝著冰棒,兩分錢一根。我兜里有山上摘取的小野果,有與伙伴游戲的四角板紙片,卻很少有能換來冰棒的硬幣,幾乎每次都吞著口水從賣冰棒的人身邊走過。
那次,堂姐不知從何處得來兩分錢,買了一根冰棒,一口咬掉半截,將剩下的遞給了我。我倚在老橋的欄桿上,吮吸著半截冰棒,真是涼爽又清甜。那晚電影的名字與內(nèi)容早已遺忘,老冰棒那樸拙的味道卻融進了骨髓。
端陽節(jié)前后,雨水多起來,麻溪河開始猛漲。隨著“咚咚”的鼓響,村里逐漸沸騰起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拈香跪拜,隨后,帶著一群后生請出老橋邊的龍船下水,準(zhǔn)備龍舟賽。
我們擠在老橋上,看著父輩兄長們滿頭大汗,一趟一趟在水里練習(xí),船兩邊的木槳整齊劃動,掀起兩股晶瑩的浪花,我們的心跳得比鼓聲還響。不過,正式的龍舟賽場在幾里外的資江,十來個村子相約競技,老橋便看不到更為火爆壯觀的場面了。
一年將盡時,天空飄下雪花,老橋又熱鬧起來。忙碌于田間地頭的鄉(xiāng)親們終于有了余閑,聚在橋上擺弄樂器,預(yù)備正月里的舞龍。龍身是布做的,十幾個精壯漢子高舉起來,便成了我心中神圣的龐然大物,心底翻涌著許多和龍有關(guān)的故事。
小孩子接觸不到高大的舞龍撐桿,卻能親近那些鑼鼓嗩吶。須發(fā)皆白的老者將我們召集起來,細心指點鼓樂的技法,傳授老祖宗的技藝。原來敲鑼打鼓也有章可循,無怪乎那么節(jié)奏鏗鏘,悅耳動聽。我和兩個小伙伴都是候補的鑼鼓手,至今仍清晰記得鑼鼓敲打的節(jié)奏。
而今,村里的老橋已換成了石拱橋,那些溫暖的記憶卻并未逝去,像黑白電影的畫面,在腦海中一遍遍滾動……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